香港《星岛日报》3月7日发表社论说,胡锦涛鞠躬,除了是他个人作风使然,也标志他“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立志“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向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平民百姓致敬。

  社论摘录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日(6日)会见三百多名港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特别多谢港人在赈济雪灾中的贡献。

  胡锦涛在讲话中,表明希望港澳政府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这番话港人耳熟能详,表面不算很有新意,但套用西谚“没有新闻,即是好新闻”的逻辑,胡总没有谆谆训勉,也可视为好消息,反映中央认同香港运作稳定,他特别寄语要建设更美好的明天,提醒目前香港势头虽然好,但亦要做好准备。

  今次是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会见参加北京人大政协两会的全体港澳代表和委员,比较令人留意的,是向港澳百姓一鞠躬这个动作。

  鞠躬致谢标示以人为本

  身为国家元首向平民鞠躬,这并非胡锦涛首次。就在本星期二,他参加与台湾关系较密切的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时,在发言前后各一鞠躬。去年八月底,他在中南海,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深一鞠躬致敬。二○○五年八月和九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胡锦涛先后在山西和北京,向抗日老战士鞠躬。二○○三年SARS肆虐期间,他又在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医护人员鞠躬。

  在他未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前,胡锦涛在一九九七年去江苏徐州探望获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精神文明重要典范”的渠务工人,向他们鞠躬。二○○二年四月他出访纽约,也以鞠躬来向冒雨迎接他的人群致谢。

  胡锦涛鞠躬,除了是他个人作风使然,也标志他“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立志“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向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平民百姓致敬。

  今次香港政府和大众市民“荣膺”胡锦涛的“鞠躬对象”,近因是在今次雪灾中,港人慷慨赈济灾民和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港人在国家几次重大天灾中,都发挥了乐善好施的精神,而且在平日也对中国大陆的福利和教育事业作出大量捐助,赈济雪灾行动只是这些慈善活动的一个高潮。

  香港失优势应变须更快

  港人对国家作出的更大贡献,是促进国家的开放改革,摆脱闭塞穷困的处境,协助令逾十亿人民活得比以前富泰舒畅。要是没有港人的众多投资提供“第一桶金”,在现代化管理上担任“教车师傅”,在营商网络上协助打开局面,大陆的改革开放恐怕要走多很多弯路。

  在改革初期,也有港商投资血本无归,香港经济和就业也有一段时间受过北上深圳消费的打击。发展到如今,改革成果已令两地皆蒙其利。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胡锦涛趁此机会,形容港澳同胞对改革成就功不可没,肯定了港澳的贡献。但是,怀缅光辉的功绩,从来都是危险的做法,大陆经济冒起,体制不断改善,香港不再拥有原先的绝对优势,香港应变必须更快,才是面对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