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77日,卢沟桥事变:战争全面爆发。

第一次近卫内阁最初声明战争范围不可扩大,然而立刻又改口决定对中国全面不宣而战。日本国内最初称作“北支事变”后来又叫作“支那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成

日本盟友德国的反应:

728日,希特勒指示狄克,要求他法通外交途径阻止日本把中日冲突升级为战争。由于害怕苏联复对华影响,德国的度逐渐变得生硬。德国外交部要求狄克向日本政府表明,日本企利用反共际协定来犯中国找一个体面的借口是不合适的。德国认为“日本(中国的)背反共际协定精神,妨碍中国定,促使共在中国蔓延,并最使中国投入苏联怀抱”。同表示拒绝终对华军出,拒召回在华军顾问

8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淞。日本本企速决,在击败中国军队立城下之盟。但是日在淞沪战役中直接面中国最精的部,即德械和德训师,因此在事中失利,迟迟不能攻占南京。

此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car P. Trautmann出面试图调停。达了日本外省提出的七和平条件:

一、内蒙古自治;

二、在北建立一个沿洲国国境线的非事区;

三、大上海的非武装地,由日本控制公共租界的巡捕

四、停止抗日政策;

五、共同反

六、降低税;

七、尊重外国益。

介石表示,只要日本不恢到七七事以前的原状,他就不会接受日本的任何条件。

118日,日攻占太原,12日占上海。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

1126日,南京保卫战开

122日,外交次陶德曼乘船返回南京,会留守在那里的蒋介则认为日本提出的条件并非亡国条件,决定接受德国停,与日本和。

然而此时的近卫内阁以为能够速战速胜,以和谈条件过时为由断然拒绝与国民政府谈判。

1213日,南京沦陷。

1220日,日本政府与大本开联络,修改了原来的条件,提出了四更苛刻的和平条件,包括“日满华合作”(即承认满洲国)和“向日本作必要的赔偿

1228日,国民政府召非正式会讨论日本的第二次和平条件,最后一致认为中国无法接受如此屈辱的条款

1938110日,日本提出了第三次对华和平条件,共九条,其条款更苛刻,扼了中国接受和的一切可能

114日本国内上达成了“不以国民政府为谈手”的一致意,并在117日下午表了《对华政策声明》,即第一次近

1939823日,苏德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德国属于盟友关系而与苏联素日交恶的日本平沼骐一郎内阁极为震惊:“欧洲之天地复杂怪奇”,之后宣布总辞职。后任的阿部信行米内光正内阁都采取不介入二战的方针。

美国加强了对日本的警戒和控制,废除了《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并宣布从1940年起,随时可以对日本实行石油和铁的禁运。

1940汪兆铭(精卫)脱离重庆政府,在南京成立新国民政府。同年,德国大举进攻波兰,苏军也从东侧进入。

19406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实现了德、意、日,联盟,企图使日本成为同当时的德国一样的一党一国法西斯专政国家。

1940—1941日本军需物资输入国别及百分比:

机械类:美国66.2%

        德国24.9%

        其他 8.9%

 :美国69.9%

        中国15.6%

印度7.5%

其他7.0%

  :美国76.7%

荷领东印度14.5%

其他8.8%

美国宣布随时可能禁运之后,日本派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国务卿·赫Cordell Hull)会谈,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大陆全面撤军,除了满洲,同时解除三国同盟。

同时松岗洋右外相又同苏联外相莫洛托夫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形势看起来逐渐符合日本的构想,即:德、意、日、苏,结成同盟。不料19416月的德国突然大举入侵苏联,使这个协定如同白纸。

194110月面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主张对美宣战的强硬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同年又派出来栖三郎去美国协同外相野村继续交涉,然而美国拒不让步,坚持赫尔的要求,日本视此为最后通牒,在121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对美开战。

128日海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陆军偷袭马来半岛同时对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4月,美国开始轰炸日本本土

         6月,中途岛战役日方大败

起先反对跟美国开战的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首相文麿:“凭日本的工,根本不能与美国为敌,同其抗衡。如果(日美)非打不可,在始的当年或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但争如果持下去,以至拖到二年三年,那就毫无把握了。

 

19432月,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日本在瓜島全面潰退結束。

    446月,菲律宾海战日方大败。

         7月,塞班岛失陷东条英机内阁总辞职。

19452月,美、英、苏、3国缔结了关于如何处置战后德国的《雅尔塔协定》苏联决定对日宣战,作为回报,桦太和千岛列岛将转给苏联。

    453月,硫磺岛战役日军几乎全军覆没,也是美军唯一的一次死伤人数超过日军。

         4月,美军登陆冲绳本岛,日军动员了约10万民间人士参战,双方死伤惨重,战斗持续到6月。

         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7月,美、英、苏3国举行波茨坦会谈,随后公布《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由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