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印和车辙是不同的

易明

我的前一篇褒贬莫言有关”自行车辙”的文字, 使得kingsmill网友引经据典, 据理力争, 说是”辙”字并不包含“永久”的意思。然后又转到原字“徹”字上去了。 这里先把“徹”字抛开, 单说车辙。即使“辙”字不包含“永久”的意思, 但车辙是固化的, 永久的, 并且是由马车行走所留下的唯一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痕迹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因为我们这里并没有讨论”辙”字的用法, 而是讨论什么是”车辙” 。 为省事起见, 我这里先放上一段谷歌的定义如下。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的很深的车辙。(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997412.htm )

有意思的是, 该谷歌词条还放上了一张其实只是车轮痕迹的照片。这就误导了没真正见过车辙的读者, 彰显了谷歌的信息其实并不总是可靠的。所以那些迷信谷歌信息的网友, 以后也许要记住把谷歌信息与自己从其它来源得到的知识进行比较和鉴别, 这才有可能得到比较靠谱的结论。

我所见到过的车辙, 深度一般在十公分左右, 有的地方接近半尺, 轮到下雨天可能更深。而且在一条路上是唯一的。 这就使得车把式必须让车保持行走在车辙之内, 否则一旦两个轮子不同时入辙, 就会有点象火车出轨, 很可能造成翻车事故。

车辙的历史至少应该和车轮的历史一样长, 所以导致中文有很多和车辙有关的成语, 比如”没辙”, ”合辙押韵”, ”前有车后有辙”等等。其中所谓的”合辙”, 就是指造车时就要统一轮距使其能在车辙里行走无碍。 由于马车都是两轮或四轮的, 所以即使车辙再深, 也不会造成行车的困难或产生翻车的危险, 反而能使牲口们循规蹈矩, 不至于把大车拉到沟里去。 但自行车如果有辙就麻烦了, 由于自行车是走单线的, 入了辙就象是被锁定了轨道, 不翻车几乎是不可能的。kingsmill网友之所以当年没有被摔死,而能在现在和我在这里叫真儿, 只是因为自行车作为单行轨迹的车, 根本就不可能形成车辙, 而且即使形成了也不会有人”重蹈覆辙”而自讨苦吃。他当年骑车所走过的其实只是乡间土路, 那上面有的仅仅是自行车的轮胎印, 而根本不是自行车辙。也正因此, 莫言的小说里应该说得就是自行车走过的痕迹。那顶多能叫车胎印或辙印, 而不能叫自行车辙。

为进一步形象地说明车辙问题, 我有空时也将整一个微小说(速写?)出来, 名字就叫《车辙的故事》, 请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