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清晨5时,熬了两个通宵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在结束了与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的越洋电话会议后,长长地舒了口气,在长达13个月漫长而艰苦的谈判之后,联想对“蓝色巨人”IBM的全球PC业务的跨国收购终于尘埃落定。就在两个小时前,联想的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刚刚在此次收购交易书上签字。

12月8日9时10分,一脸笑意的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出现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一般来说,头大的婴儿会难产,所以我们今天来得稍微晚了点儿。”这是柳传志风趣的开场白。随后,他正式宣布,联想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此外,新的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

再续前缘

“IBM的人2000年到北京跟元庆谈过这个事,元庆跟我谈过以后,主要是我没有多加考虑就把这个事枪毙了。因为当时把难度和风险看得比今天要大得多,认为这是要命的事。”12月9日,柳传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忆道,“事情在2003年冬天出现了转机。”“13个月以前,二次提起来的时候,我就着实紧张了,尤其越来越接近拍板要做的时候紧张得晚上睡不着觉。”

IBM也曾试图寻找其他买家。虽然乔松透露,和IBM有过亲密接触的是一家来自华尔街的基金公司,但是有外电指出,东芝曾考虑参与收购。

艰苦谈判

2003年11月,联想组成了一个谈判队伍,四五个人,由马雪征领队飞往美国,与IBM进行了第一次接触。“那个时候主要是双方摸底。”联想副总裁乔松对记者说。

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5月被看作是联想和IBM谈判的第一个阶段,联想谈判小组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对方情况和提出有关收购的商业方案。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晓春透露说,联想的谈判队伍是在不断扩大的。在联想内部,收购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行政、供应链、研发、IT、专利、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部门均派出了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过程。每个小组由3到4名员工组成,总人数则逼近100人。

在内部团队之外,联想还聘请了诸多专业公司协助谈判,麦肯锡担任战略顾问,高盛担任并购顾问,安永、普华永道作为财务顾问,奥美公司作为公关顾问参与。

5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联想方面拿出初步的商业方案,其中包括收购范围、收购价格、支付方式、合作方式,谈判进入到最艰苦的实质性阶段。

“我们最终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全部东西。”乔松称,联想圈定的收购范围从始至终都没变过。同时,他指出,整个交易有两个时间点,目前是签订协议;而到明年二季度则是整个交易完成交割。届时,IBM公司会正式完成对PC业务和资产的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