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etter, but it’s ironic that he did not take his own advice,
worked too hard and died at the tender age of 70.

This letter needs to be read again and again.

王选给侄女王侃的一封信

来源:光明日报

侃侃、秦岺:

  接到侃侃信,知道秦岺马上去美国。这次恐怕要若干年后才能见面了,临别总觉得有些话要说。

  这次你们两人出去读学位,当然希望都能得到博士学位,我相信也不难做到这点,免不了会有些拼搏,人的一生能有几次拼搏,这大概也算得上一次了。大学毕业到博士、副教授这段时
间是干活最多、出活最多的时间。话又说回来,得不到博士也没有关系,不要为此有任何思想负担以致影响身体和精神,也有一些人在MIT始终得不到学位,到了期限被赶出,但后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两类人,一类人才华外露,似乎很易出成就;另一类人则依靠坚持不懈的奋斗,长年累月下来最后获得成功。我比较欣赏第二类人。尽管很多科学家是在三十岁出头就有成果的,但也有不少人四十以上才出成果。四年大学、几年研究生读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还得靠以后的努力,为此更不必为得不到学位而发愁。

  在向导师学习时,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地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有名的导师取得成绩的途径。

  选择研究方向方面尽可能选国内比较需要、又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方向。一定要有发展前景,因为选择的方向也许是毕生研究的内容。四十年代末交大电机是热门,但一到美国,搞电机的人很多都改成学新兴学科——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王适[注]就是及早改了行。所以尽可能选新兴学科。研究课题我意见不要选纯理论的和太实际、太偏重当前应用的题目,两个极端的项目不要选,前者会在国内得不到支持,后者意思不大,储备太少,搞新的领域困难。

  身体是第一位的,出国后仍要坚持锻炼身体,宁可不得学位,也不要把身体搞坏,不要开夜车,生活要有规律。

  要学会交际,搞现代科研,组织管理极为重要,要学会张罗。侃侃这点占有优势,不能成为书呆子,书呆子办不成大事。

  要保持东方美德,以个人为中心、金钱至上、一切东西商业化,这些西方缺点不能沾染。西方科学家中也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但也会有一些品质不好的人,要保持警惕。

  (以下是王选夫人陈堃銶的附言)要力求掌握真才实学,不图虚名,要真正做到这点不大容易,特别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我们常在为此努力。

  注意身体除了锻炼外,吃也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营养。有些人省钱去买什么大件,弄坏了身体,真是因小失大。我想你们是不会的。

  不多谈了,祝秦岺一路平安。

小叔叔

小婶婶

1983年6月1日

  [注]王适是王选的已故远堂兄,时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系教授。

  编者注:1983年,以王选、陈堃銶为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的北大科研团队在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并通过部级鉴定后,正克服内外压力,加紧研制能够实用的第二代系统。

  这年5月,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发展规划方案作为专项补充列入国家“六五”计划,王选他们的研究项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

  同年,王选的工作单位北大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扩建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教授王选任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