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特约撰稿人/秦合舫 王成钧

原编者按:TCL的坎坷、联想的前景不明和海尔新并购的延缓,已让我们开始为中国企业的选择感到一丝忧虑。这不是杞人忧天——一方面,国际经验已真切显示,并购之路既非捷径,更非坦途;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表现出来的稚嫩,让人深刻感受到我们还没有底气十足。

不能叫停刚刚起步的跨国并购,也不能挫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信心,但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跨国企业发展之路,需要中国企业家的“雄才大略”,但更需要一系列的反思。

中国企业最欠缺的是核心竞争力,而这个东西又刚好是“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无价资产,任何企业在它的面前无法投机取巧,倒是需要怀揣世界的“心”,戒除浮躁,强身健体,才能实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20年后,柳传志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IBM PC代理商会议时的窘迫与惶恐。

那天,40多岁的柳特意穿上父亲赠送的一套老式西装,坐在最后一排,没任何发言机会。那时的联想,还只是中关村众多国外品牌PC代理商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任何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弹指20年,这家当时连“搬箱子”业务都做得勉强的中科院计算所下属企业,已经成长为在中国独占30%市场份额、亚洲第1、世界第9的电脑制造商。意犹未尽的是,柳传志始终以一个“蛇吞象”的故事把IBM的PC业务纳入囊中,一举坐拥世界第3大电脑供应商的交椅。

站在鲜花和镁光灯下的柳传志宣布这一消息时难掩心中的激动:对比20年前,台上与台下、奢华与寒酸,从微观的视角彰显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和中国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生在柳传志身上的一切,不过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一个缩影。

第一章:失败“魔咒”下的并购

发生在联想身上的故事并非个案。在此之前,中国网通并购香港盈科电讯、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液晶项目和冠捷科技显示器项目,以及中国畲蟮牡缡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