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在“邮件门”事件

就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突然辞职一事,摩根士丹利香港亚太总部发言人张宝铃给出的官方解释为“完全出于私人原因”,而谢国忠本人也说,“目前什么也不能透露”。不过,根据近期香港多家媒体的报道,谢国忠辞职与其口无遮拦的评论风格不无关联,一封内部电子邮件的内容不慎外泄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坊间传言,谢国忠在上个月18日发出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中,针对亚洲某国作出了一些有失恭敬的点评。据报道,这封内部邮件题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会议的观察》,谢国忠在邮件里面表示,虽然该国被普遍认为是国际化的典范,但实际上该国的成功是由于成为贪污的印度尼西亚政府以及企业的洗钱中心,一旦印度尼西亚没钱了,该国的繁荣景象也将消失,出于维持财政现况的考虑,该国政府开始计划开设赌场,吸引来自中国内地的钱。

本来,这份电子邮件只用来内部传阅,但不知何故被泄露给外人,并在亚太区内各大基金及银行业广为流传。由于谢国忠所抨击的国家正是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行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因此这份电子邮件令摩根士丹利相当尴尬。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谢国忠本人的话说,电子邮件原本属于内部通讯性质,因此“写的有些仓促,用词上傲慢了一些,也有点不太恰当。”
但他同时表示,不论内容是在私下场合还是公开场合发表,他的观点向来都是一致的。

摩根士丹利急于同这封电子邮件划清界限,其发言人称这是一封基于个人见解的内部邮件,而发出的目的也只旨在引发收件者之间的小规模辩论。而且,摩根士丹利特别强调,大摩一直是谢国忠所批评的那个亚洲国家的忠实支持者,而且对该国取得的成就感到尊敬。

一次意外出局

一向敢言的谢国忠此次栽在“邮件门”事件上,可以说是他在一帆风顺的职场生涯中的一个意外。但这个意外却又应了“言多必失”那句老话。

上海人谢国忠于1960年在同济大学路桥系毕业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9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谢国忠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投入与印尼有关的议题。1995年,谢国忠加入新加坡的麦格理银行,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两年后加入摩根士丹利,离职前任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学家。

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期间,谢国忠的职业生涯屡攀高峰。2003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中国十大未来经济领袖”,同年还被国际权威财经杂志《机构投资者》选为亚太区最佳经济学家。

由于谢国忠的立论犀利、切中时弊,再加上敢言他人所不敢言,因此摩根士丹利的外资法人要取得亚太经济的第一手资料,必先找到谢国忠本人。在各大国际投行的经济学家中,他的曝光率和人气指数都最高。大摩公关部负责人曾直言不讳地说:“安迪(谢国忠英文名)是我们的王牌。”

因此,这次电子邮件外泄事件导致谢国忠辞职,对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而对于谢国忠来说,这可能也是无奈的决定。因为在今年5月份,谢国忠曾表示虽然部分同事跳槽到对冲基金后赚了很多钱,但他对研究工作仍感兴趣,而且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拥有“言论自由”感到欣慰,更笑言被大摩股票“套牢”,显示出无意离开工作了近10年之久的“老巢”。

目前,谢国忠尚未透露离职后的新去向。有媒体猜测,谢国忠可能转投其他大型投资银行,或者进入基金领域。

经济“水晶球”

有媒体报道说,谢国忠从小读书就成绩优异,而且热衷于研究历史,认为许多经济现象,都可从历史与社会背景去分析。按他本人的话说,“经济总是经常重演的。”

1997年香港回归前两个月,当时刚加入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预测,香港回归后香港房地产将暴跌50%。谢国忠解释说,他主要看的是供应量层面,他看到香港通过控制房地产的供应量来提高价格,人为地吹起了一个资本泡沫。
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结果证明谢国忠的预测是对的,香港楼市之后足足沉寂了6年时间。

在1997年初,当印尼的贸易顺差仍然很高、出口增加20%多、财政也平衡的时候,谢国忠就发表报告说印尼的经济会崩溃。当时很多人不相信。“我懂得印尼经济里最大的问题是腐败,”谢国忠说,印尼的财富是虚的,里面其实都被掏空了。等到外国人不愿意把钱放进去的时候,空架子就会倒下。后来果然灵验。

不过,谢国忠也有失手的时候。2004年,他曾预言人民币汇率不会升值,结果2005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有序而稳健地上升。

有分析指出,每当市场投资者陶醉于股市、楼市繁荣向上的感觉时,谢国忠总会发出“警报”,而且惯用“熊市再临”、“楼市崩盘”这样耸人听闻的字眼儿,再加上信心十足、掷地有声的论点和言论,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不确信他的话是否准确,也愿但闻其详。

今年年初,谢国忠发表了新的预言,有3个现象将重现历史的一幕。一是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会跌至130:1,二是中国人好赌,1999年炒股票,现在炒房子,但“不久就会输钱”,三是中国政府将再次掀起打击腐败的大规模行动。

至于上述预测是否都能灵验,还有待最后三个月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