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炼。往往几个字、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重要的道理或概念。比如只要用一百多个字,就可以把广泛应用到包括军事、商业行为在内的许多方面的“三十六计”全部概括进来,既容易记忆,又容易调用,真是想要不聪明都难,甚至可以认为今天那里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个人聪明过了头,结果又落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陷阱,大家深陷其中,除了或文或武的内斗、混战外,至今找不到出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说出来也很简单,就是中国人都以不求甚解的态度接受了“不求甚解”的观念,将其“溶化在血液里,记忆在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想当然地执行”。结果好事办成坏事,美事办成丑事,坏事办成灾难,……一切都办成“乱七八糟”。这个“精英和精英主义”问题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对当时鼓励共产党的主要支持者基层工农民众和流氓无产阶级之类、处于社会底层一向被看不起的那些人,是起到相当作用的。後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人中间的确有许多聪明能干的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那个国家後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那句话严格说来是错的,或者说起码是极不准确的,根本没有反应问题本质。一般而言,除了象英国之类还保持“爵位”或印度的“种姓”这样直接象征等级的传统制度外,“高贵、卑贱”是指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受到尊敬的程度。这种区别,多取决于家庭财富、出身、名望、职业或职位高低等的不同。这其中虽然肯定有那麽一些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