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从《赤避》看当代电影艺术的三大绝症

文/顺风

对《赤避》的感官是失望加失败,我只看了三分之一就无法卒看;一个典型,《赤壁》从反面验证了当代电影艺术应该具备的某些传统,在“现代科技”和“大众传播”、“商业运作”这“三大绝症”的感染下,真已病入膏肓。

“现代科技”让电影陷入形式化的泥淖,“大众传播”让电影变得越益虚伪,“商业运作”使电影平庸、肤浅、媚俗、弱智化,这三大绝症首先感染导演、制片、编剧等等,其次感染演员,而后者的电影艺术主体地位的削弱显得尤其悲哀。电影艺术的终极灵魂本应来自演员,可惜《赤避》中的诸多“大腕”明星的表演几乎如同行尸走肉,无法想象让电影院校刚毕业的学生来演和他们的演出会有多大不同。演员和导演之间总是存在行动上的矛盾,他们在拍摄现场永远演绎着一出出结果不同的博弈,但无论是因为“三大绝症”通过导演间接的侵袭,还是“三大绝症”直接的麻痹侵蚀,《赤避》中的明星们总归没有表现出过去所曾具有的神采,他们在灵魂和情感的场景中消极的后退让观众被场景、噪音以及浅薄的戏噱所淹没于无声,让观众沦为电影艺术的一次强度堕落的牺牲品。

《赤避》成就了创记录的“吸金”巨制,这成了电影走向没落的另一悲哀。任何好的艺术形式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群体基础,这一群体应该具备欣赏艺术、甄别美丑、独立判断的素质。可是,走进各大影院“尝鲜”的那一拔拔观众中,又有几个不是冲着明星和导演的名头、传媒的鼓动而去呢?孰料呈现于他们的其实甚至都不符合“看上去很美”,至多只能算是“听起来很美”罢了。

在轰隆隆的兵马、雄壮广阔的阵列、血腥的厮杀、激烈的口舌之辩等场景面前,观众只不过是一只只被“填鸭”的被动的信息接收机器,他们无法深入思考、独立思想、感悟真理、感动人生,他唯一在做的只不过是用浪费金钱的方式来浪费生命。最可悲的是,随着类似《赤避》这样的“观众”与“大片”互动模式的反复铺陈,电影艺术正在走向一个消极颓败的恶性循环,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准与电影的艺术表现水准陷入持续下降的恐怖怪圈——当同样甚至更多的观众再次走近《赤避(Ⅱ)》的播映厅时,我们不会感到奇怪。

从《赤避》可以清晰地看见传统的大众传播体系的身影,单一的信息流、话语设置的强权、受众的蒙昧、商业利益对艺术的侮辱、沉默的少数。。。。。。在互联网走向更加开放自由的2.0时代,传播体系的变革已经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可是当年以新传播和新文化的先锋之面目走协商历史舞台的上“电影”艺术却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顽固的堡垒,成了保守的传播文化的天堂,这真是一个讽刺,和一个悲剧。

以《赤避》为证,“三大绝症”正在让电影艺术走向了精神上的分裂:一方面他充分运用历史进步的各项成果将电影效果变得更加精美绝伦富丽堂皇,以在一个极端上取悦于观众的感官;另一方面他则沉沦于对观众欣赏能力、主观直接和思想灵魂的催眠、诱导而在另一个藐视观众的极端上不可自拔,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似乎永远也不再指望主动地放弃历史所遗留的话语权力快感和行使传播暴力的习惯性的包袱。

MSN:[email protected]

QQ:90340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