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興母語,本港的網頁域名亦會進入中文化年代。經過3年多的研究及試驗,統籌本港網站註冊及管理的香港域名註冊公司,昨日起正式推出中文域名,市民或公司日後可以用繁體或簡體的中文姓名、公司名稱登記成為網址。

中文域名亦有一定限制,如使用舊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現已被註冊的近7000個網站,需要安裝特別程式。公司負責人亦估計,中文域名會跟當年推出英文域名時一樣,惹來部分人「炒賣」。

本港早在2003年開始討論中文域名,兩年後開始技術測試,首批中文域名去年9月面世。在半年的試驗期內,已接獲6862多個申請,包括1350個商標持有人申請及3400多個個人申請,主要包括名貴品牌、消費品牌、商場及住宅大廈等,當中亦有政府部門如「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網站(www.數碼21.hk);銀行機構如渣打銀行(www.渣打銀行.hk);大學如香港大學(www.香港大學.教育.hk)等。

舊版本瀏覽器非直接支援

中文域名昨正式推出後,用戶可自己設計以中文字體組成的網站,域名兼容繁體及簡體中文字符,連本港獨有的常用字如「」、「」、「」等,亦容許使用。惟中文域名的網站也有一定限制,雖然現有的網頁瀏覽器如IE7、Mac OS Safari、Palm OS等,均支援中文域名網站;但若使用較舊版本的IE,則需要安裝額外程式;倘本身的電腦系統屬英文版本,亦無法瀏覽中文域名網站。

當年曾有人故意申請一些以品牌名字組成或獨特的英文域名,預留作「炒賣」用途。香港域名註冊有限公司主席陶榮說,估計中文域名推出後,亦有一定「炒賣」現象,「其實有炒賣不是不好,因為會有更多人參與域名市場」。

域名「被搶」可要求仲裁

他強調,現時「.公司.hk」的域名登記人,必須先出示商業登記證明;倘品牌註冊人不滿自己的商標遭他人登記,一方面可以跟持有人私下協商,亦可以提出獨立仲裁,只要公司能出示相關的商標註冊證明,仲裁中心一般會將有關域名,發還相關機構。但申請仲裁者須先付上1000美元(約7800港元)的仲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