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阿斯旺机场内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当地的努比亚人,那些黑黑的面孔使人觉得到了另一个国度。

最早知道阿斯旺是因为它的水坝,即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援建的阿斯旺高坝,坝高110米,形成的湖面长500公里,延至苏丹境内。它的建成对下游洪水和干旱的控制,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8年8月尼罗河上游遭到水灾,苏丹喀土穆地区就有200万人受害,但埃及却安然无恙,阿斯旺水坝功不可抹。

———philaes神庙,因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实在是又一次伟大的工程—-

大坝警卫森严,我们被告知只允许在上面短暂停留,并且不准使用长焦距相机。事实上也不能在坝上久留,其时的气温四十多度,守卫的士兵都躲到小屋里去了。

当年三峡工程论证时,就经常见提到阿斯旺水坝的对下游生态环境的种种影响。当我向导游Ebaid先生求教这些问题时,“ 你是搞什么专业的?”,他倒是对我的好奇感到好奇了。

在我接触的埃及人中,都为这项工程而自豪,毕竟它让人感受到了明显的效益。世上很多事情,很难十全十美,只是如何权衡而罢了。

阿斯旺在科普特语中是“市场”之意,历史上为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亚的门户,水运和骆驼商队的交汇点,边境贸易的中心。沿河路上的马车夫殷勤地要带你到市里转一圈,开价倒不贵,只是待上了车,他就会不厌其烦地编造各种理由多要钱,包括要给马小费什么的。市场街上的小贩则穷追不舍热情无比地向游人兜售那些制作粗糙的工艺品和阿拉伯长袍,“只要一美元”,俺才不信呢!如果和他们搭上话,那就难以脱身了。

—阿斯旺街头–

到过那么多国家,很不习惯的是埃及人兜售物品和索要小费。上次住Siag Pyramid Hotel,早上出去时忘了留小费,傍晚回来时就被告知找不着房间钥匙,让前台寄出的明信片也因没给小费而石沉大海。这次吸取教训,出行前准备了几十张一美元面值的纸币,伺机派发,迅速见效:人尚在埃及,明信片已到了国内。但那天在Meridien Hotel大堂等人良久,想方便一下,在洗手间门口就被那哥们盯上。正在放松间,一只毛茸茸的大手从背后伸过来,满脸堆笑地递过一张纸,也不看时间地点。好在俺身心健全,未致吓倒。
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利,很多时候也就权作趣事,一笑了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