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合尔,何日偃旗息鼓?

拉合尔所在的旁遮普省( Punjab )与印度的旁遮普邦相邻,从其名称可见历史的因缘。当年印巴分治,把这有“南亚粮仓”之称的旁遮普平原一分为二,也种下了两国间的仇恨。流经城外的河床不见滴水,Ismail气愤地说,这是因为印度最近在其控制的克什米尔上游截河筑坝。对巴基斯坦人来说,无疑是旧恨加新仇。

到了拉合尔,就不能不去离城20多公里的瓦加边境。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每天傍晚重演着世界上两个敌对国家边境上独一无二的降旗仪式。

太阳快要下山了,约好的司机一再对我说赶得上。望着他那辆其它声音声比喇叭还要响的汽车,我坚持要提前走。

我是对的,当我们进入禁车区时,前面已传来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一群群人往前赶。国门城楼观礼台上座无虚席,一个白胡子老人手举国旗,高喊“巴基斯坦”,万众随之呼应:“Zindabad!”( 乌尔都语:万岁! ),掌声和欢呼声顿时汇成一片气势磅礴的海洋。对面一侧,印度民众也不甘示弱,摇旗呐喊,此起彼伏,好不壮观。

这仅仅是序曲。双方军官简短握手交谈后,一阵嘹亮的号声响起,一队高大威猛,身着极富民族特色军服的巴基斯坦士兵迈着英军式步伐,直向对方国门冲去。到达边境线时,嘎然停止,把腿抬得高高的,然后使尽全身力气把皮靴往下砸,真可谓地动山摇。然后是辟腿叉腰,怒目圆睁,横眉冷对,大有要把对方踏平之势。在我看来,边境那边的印度士兵明显处于劣势,吃素和吃荤的立马让人看出区别。

这是第二次亲历冲突的前沿。2000年10月14日,在以色列国防军出动战机和导弹攻击巴勒斯坦自治区的第二天,我路过了硝烟未散的杰里科,来到了饱受动乱的耶路撒冷。作为曾在军事工业工作多年的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这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比试,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激情日复一日持续了几十年。如果两国的军事竞赛也像这样受到控制,如果这边境降旗仪式成为纯粹的旅游表演,那就印巴人民幸矣!

(拉哈尔巴印边境降旗仪式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