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别了,仍然是谜的以色列

以往对以色列的了解,大多是它在中东冲突中的军事技术和能力。它的情报机构摩萨德1969年一夜之间把苏联提供给埃及的新式雷达整座拆回以色列;它的特种兵1976年从4000公里外的乌干达首都机场把200多名被劫持的人质解救回国;它的空军居然在1981年远程偷袭,摧毁了千里之外的伊拉克核设施;它的梅卡瓦坦克设计独树一帜,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放在驾驶舱前,反映了以色列人根据地区实际进行的非凡创新。

在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附近,路边和街上到处可见以军士兵,但其形象和你想像的相去甚远:或背着枪戴着墨镜搂住女友,或在街头酒吧把腿踏在凳子上吃喝。在埃及,无论是开罗宾馆门口的警察,还是苏伊士运河边的士兵,都是不允许拍照的。但在以色列的太巴列市,当我拍他们在街边把枪放在一旁狼吞虎咽的照片时,这几个大兵并不干预拒绝,只是无意请你入席分享而已。按我们的思维,很难想象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战胜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但在屡战屡胜的事实面前,我们只能接受他的逻辑: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简直是浪费时间,在寝室贴上明星照片使人更有精神。

犹太人的聪明是举世公认的,它的人口仅占世界的0.3%,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中15%是犹太人。我们熟知的共产主义学说创立者马克思,伟大的物理学家爱恩斯坦和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帕尔曼都是犹太人。

民族优劣的说法显然是不能接受的,这也是当年犹太人遭希特勒纳粹迫害的原因之一。受过物理学训练的人,更注意的是这样一些数据:每一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例,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70人、65人和28人,但以色列是135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末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在人均年读书量、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方面,以色列名列世界第一。

进入本-古里安机场的区域,汽车要接受荷枪实弹的士兵检查。只见前面一辆小车被引离主道,车门打开后,冒出一个光头,“这家伙被抓住了”我们心想。他还没站稳,检查的士兵就扑过去,但接下来见到的是紧紧拥抱,原来他们是老朋友!众见状跟着大笑。

从两次进入以色列海关的经历看,它的安检并没有传说的那样严格。现在我们是离境,也不是乘它的飞机,照理会更顺利,但事实并非如此。机场里照例是一群姑娘为主的安检人员,只见一个乘客的皮箱打开后,里面各种物品的包装盒也要打开,好一幅狼狈景象。

照例是找一个人十几分钟漫无边际地问这问那,“早知道装不懂英语就没那么麻烦了”,同伴醒悟起来。

轮到检查行李了,安检员问:“您懂英语吗?”我手指耳朵摇头作听不明你说什么状,想蒙混过关。也许早就料到这一臭招,她打手势让跟着走,然后笑着拿出一本用希伯来文、英文和中文写的小册子,一段一段地指着让你确认,有些近乎废话:这行李是你的吗?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吗?有帮别人带的东西吗?如果有,你能肯定它是在你面前包装的吗?…。点头,摇头,点头,摇头,脖子都累酸了。所有项目完了后,最后写的一句是:“那么,请你自己打开行李箱”。还好,她只是看了一眼箱内的东西,就给贴上了已检的标签。

一番折腾后,误点的飞机升空前往法兰克福。我们的同伴已被隔开安排在不同的座位,这显然是以色列人出于安全防范考虑的最后一着。从窗外再看一眼这仍然是谜一样的国家,机场上停放着几十架涂满迷彩的F-16和C-130。只愿下次来时,不再见到它们。

–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