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北京西郊的潭柘寺,看到不同财神爷聚在那里,就有些想法冒出来。供大家闲聊、娱乐。

寺里的财神爷有笑眯眯的大肚子弥勒佛,有拿着大刀的韦陀,有红脸关公,有纣王的叔叔比干,好像还有赵公明。这些出身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都被世人奉为财神爷,充分反应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实用入世精神。对这几位财神进行一下分析或许可以反应出人们对钱财的复杂态度。

弥勒佛和韦陀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搭档。有搞管理咨询的如此诠释他们的关系说,当初寺庙的香火不旺,如来佛就派他们二人去庙里帮忙。弥勒佛笑眯眯的,符合人们常说的和气生财,就做了庙里的公关经理或者销售经理,在门口招徕香客;韦陀铁面无私,财务管理上是个好手,不会让香火钱流失,就站在弥勒佛后面做了财务总监。另类的解释也可以是,商家在门口笑眯眯地把你请进来,想出去就不那么容易了,韦陀拿着大刀在那里守着呢。据说韦陀的大刀拿在哪个手里还有讲究,是不是和眼皮跳一样,左右的说法不同?

比干据说心有七窍,心眼绝对多,应征了民间所说的“无奸不商”。赖昌星也说过,作生意必须想的脑子都要坏掉了才能发财。不过两人的结果都不好,一个被当小白鼠剖腹做了活体试验,一个呆在外面死也不回家。这是中国人对钱财和生意人的另外一种态度。

财神里最有名的估计是关公关老爷了。中国文化中有文圣人和武圣人一说,文圣人是山东曲阜人孔子,武圣人是山西晋南人关羽关云长。据统计,全世界的关公庙远远超过孔子庙,如果把店铺里摆的关公像也算进去,数目就更可观了,有可能是世界上供奉最多的塑像。

关公是一个一生在刀头上舔血过日子的赳赳武夫,死后却被人当成财神爷供奉。他如果活着绝对想不明白。 在民间,关公被奉为忠义诚信的化身。尽管人们说“无奸不商,” 但是真正靠作生意养家糊口的人心里明白,靠欺诈活的了一时,活不了一世,好的商誉还的从诚信中来。

赵公明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下辖四路财神,他是总财神,CFO,另外四个是财务经理。最早拜赵公明的人看来管理理念很强,属于高级管理人才。

有个问题,既然供奉关老爷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国人普遍认为无奸不商, 而且事实好像也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