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乱。看来昆明终于和国际接轨,成为国际都市了

可能是几年前的那次昆明之行给我的印象太好了,想象和现实的反差一下子就把我打蒙了。

汽车站到处都是人,人口密度和混乱状态和北京西站有一比。

一个老乡蹲在地上,恐慌地坐在地上抱着一个粗陋的包裹死不撒手,旁边几个同样打扮的人有的拉扯他站起来,有的温和地劝说他,但是他就是紧紧地抱着他的小包裹坐在地上不起来。

听说有一种发生在人群中的恐惧症,尤其是在空间狭窄的旅途当中容易发生,不知道是不是说的就是这个?

和出租汽车司机谈起昆明的现状,司机满腹牢骚。

云南传统上有十八怪,我发现现在又多了几怪。昆明的一大怪是,公共汽车跑在路中间,等车要在马路中间站。

原来,昆明的公共汽车都有专用车道。本来这是好事,但是公交车都走在马路中间,被其他车辆夹在中间,要去公交车站必须先越过其他汽车的车道。看着行人奋不顾身地抢在各种车辆前奔向公共汽车站,着实让人担心。

出租车司机说,这是从瑞士学的经验,但是只学了一半。公交专用车道学来了,连接公交车站和人行横道的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却省了。用司机的话说,反正中国人的命不值钱。我倒是觉得,也许某个当地领导武侠小说看多了,想让失传已久的大理段氏凌虚微步重现江湖。

昆明的交通还有一大怪,所有的车辆只能右转,不能左拐。

我一开始还以为出租汽车司机是故意绕路,后来才发现是这个原因,差点冤枉了人家。

滇池面积300多公里,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滇池边上的大观楼因为180字的“天下第一长联”而闻名世界。对联的开头第一句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可以想象滇池的浩瀚无边,气势不凡。

大观楼只有三层,和现在的楼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上楼一望,滇池一望无边,莽莽苍苍,湖风一起,很容易就让人有了那种把酒临风、吟诗作赋的感觉。

时隔几年再访,大观楼仍在,但是却被圈进了一个公园里,沿着滇池修起了密密麻麻的居民楼、商店、学校和工厂,走了好几里也看不到滇池,要看滇池必须花十块钱买门票到公园里。

买了门票进了公园,公园里面有盆景展览,有过山车,有花展,有人招揽游客坐船去看滇池,却遍寻不见传说中的滇池和大观楼。

原来进了大观公园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滇池的。滇池在公园里被分割成一块块静止的水面,搞各种各样收费的水上娱乐项目。

终于在树林掩映中找到了大观楼,昔日壮观的天下四楼之一变成了深藏树林中的老屋。看着那副对联,我突然觉得开始一句应该改成,“三百米滇池,匍伏脚底。花乱人眼,乱糟糟堵心无边!”

公园的旁边就是政协,不知道里面的老先生们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变化有什么想法,但是我想,能在这么有名的历史风景区盖起来这么多房子,负责审批项目的单位和人的估计没有少捞油水。任何公共利益受损的背后肯定有少部分人获取暴利。

我们在一栋居民楼的墙上看到4、5年前当地公安和司法机关颁布的一个通告,警告贪污犯罪的人们赶快自首和交代自己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抓贪污犯都抓到居民小区里了,情况严峻可见一斑。那个时候好像正是云南的老大李嘉廷被抓起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