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的故事

-「走進啤酒花園」之1一

人生走到接近一半的當兒,才忽然發現自己真是個徹頭徹尾的渾球,糊塗蟲,過去三十年正是台灣經濟大起飛的年代,我卻一樣東西也沒抓到,做的都是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不過,回過頭來想,事實好像也不全然是如此,過去三十年當人家都在努力賺錢的時候,我卻一直在研究維也納和維也納音樂王朝的締造者「史特勞斯家族」,和維也納黃金時代的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我對他們的故事瞭解很多,甚至創下台灣撰寫最多華爾滋文章的紀錄,想當然爾我也聽過最多的華爾滋名曲。可惜這個紀錄並沒有為我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由於在烘焙機械公司上班的緣故,我也撰寫過為數甚多的麵包和旅遊見聞報導文章,但這個紀錄同樣沒有為我帶來任何好處。這就是我說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糊塗蟲的道理。

我曾經撰寫過一個重要且具份量的主題「烘焙文明的故事」,長達三萬字,分成六次刊載在1994年的「烘焙食品資訊双月刊」。我在故事中發現麵包和啤酒的歷史發展關係,同樣是穀類,小麥拿來製作麵包,大麥拿來製造啤酒,後來我又得知原來德國還有非常重要的「小麥啤酒」,所以小麥不祇用來製作麵包,也用來製造啤酒。

1993年九月下旬到慕尼黑參加「國際啤酒飲料技術大展」(drinktec interbrau munchen 93’),對我而言是個奇妙的轉捩點,因為我在當年的「慕尼黑啤酒節」現場,發現德國土風舞「蘭德勒」(Bavarian Laendler)的本尊身份,同時發現我跳過的許多知名德國和巴伐利亞土風舞,居然都是慕尼黑啤酒節上演奏或演唱的曲子,這個發現非同小可,有如石破天驚。

1994年九月,前往亞特蘭大參加啤酒飲料技術展,回程前往洛杉磯拜訪美國的客戶,在帕沙迪那(Pasadena)市中心巧遇「戈登畢許啤酒餐廳」(Gordon Biersch Brewery Restaurant,Pasadena City),對啤酒餐廳留下深刻印象。

然後就是1995年初的曼谷街頭,我看到慕尼黑著名的啤酒公司寶萊納(Paulaner)的廣告招牌,當時我便直覺啤酒世界正在轉變之中,雖然當時我並不清楚實際的內容如何,但我已經決定要搞清楚啤酒世界的真相,如同當年弄清楚華爾滋世界的真相。

回到台北後,我決定轉台到製造啤酒設備零件的公司上班,實地深入啤酒世界,並且開始著手撰寫啤酒文章。我做了很多準備,終於在1997年五月刊出第一篇「啤酒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of Beer),刊登在烘焙工業上。這個標題取材自英國知名的啤酒作家邁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所著的「啤酒之友」(Beer Companion)。

撰寫啤酒文章實在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倘若不是發生過這麼多的巧合,這些東西也不可能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