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压荷兰?世界杯悲情瞬间 有多荣耀就有多受伤(组图), 德国也不见得例外


何谓克鲁伊夫的“全攻全守”战术?

全攻全守战术被视为足球技 战术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他最早出现在荷兰足球联赛的阿贾克斯队的战术打法中。这种战术打破了传统足球理论对防守和进攻的绝对区分,使进攻 和防守融为有机的整体,在这种战术的引导下,足球运动变得更加富有攻击性、整体性,增强了对抗的激烈程度,极大提高了足球运动的观赏性。全攻全守的球场站 位一般情况下是由 4-4-2 (如左图)变形而来(如右图)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双前锋变为了单前锋加两个强有力的边前锋,同时,把中场的组织交给了剩下的三个中卫,而后面平行站位的 四个后卫把位置提前,从而达到效果。
  可以说,全攻全守的战术就是荷兰足球队的灵魂,在他们的 4-3-3 的站位中,边锋的作用远不止是传球,更是整个球队进攻的核心,后来,这种打法延伸到了由“荷兰帮”之称的西班牙甲级联赛的球队巴塞罗那队中。
  荷兰的足球教夫——米歇尔斯的去世,再一次引发了媒体或球迷们对“全攻全守”足球风格的热烈讨论。不过关于什么是“全攻全守”足球呢?众说纷纭。但有 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攻全守”足球并不是指“十上十下”。“十上十下”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而不是“全攻全守”的实质内容。事实上,假如球员门真的“十 上十下,那他们肯定是没有充分运用了“全攻全守”所重视球员的自由度,浪费了体力,作出了太多不必要的跑动。
  所谓的“全攻全守”足球是一种强调整体,而又允许球员自由发挥的战术。“全攻全守”战术中指的全攻全守,在于球员不以固定的分工和角色来踢球,而是以 他们在球场上的位置,来绝决定当时所要担当的工作。当后卫有空间和机会出击时,那个后卫便以攻击球员的身份来处理脚下的球,而不是根据原来的分工,自我约 制,放弃进攻或完成整个攻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球员的自由走动和自由发挥,并不需要在完成某一组动作后立即回到原来所限定的位置,否则这就跟有容许后卫 助攻或者是两翼交叉调位的战术没有什么分别了,而是可以让个别球员在“新“的位置上,继续寻找发挥的机会。以此同时,其他的球员便需要填补因他助攻而暴露 的空位,或者是分担他的防守工作。助攻如此、进攻也如此、同样回防也是这样。这样所谓的“全攻全守”就是指每一位球员都需要具备担任其他位置工作的能力, 以球员的多元能力和技术,以及他们临场的判断,代替固定的球队队型以分工。
  1974年米歇尔斯带领的荷兰国家队就经常布下越位的陷阱,并借此将4个防守球员的位置推前,这样的阵型,令球员在球场上的活动集中在对方的半场范围 内进行。因为这个,在前半场的球员就会发现他们自己不容易寻找活动的空间,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以各种方式自由地开拓空间。也就是这样,往往就会让对手感觉到 意外,冷不提防、手足无措,到察觉到问题存在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就像潮涨潮落那样,进攻的时候汹涌澎湃、无所不在,防守的时候有序而稳健。
  但要发挥“全攻全守”的威力和优势,就必须要球员拥有很高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两种能力:第一是懂得控制和运用脚下球;第二是经常自觉要在球场上创造空 间。克鲁依夫被认为是“全攻全守”的代表就是因为他是最优秀的空间创造者,也是荷兰国家队在球场上能将所有球员凝水成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