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 Discovery 探索频道,从探索您的市场开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Discovery 探索频道,从探索您的市场开始   
Baldeagle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12/07
文章: 553
来自: 北京
海归分: 99383





文章标题: (ZT): Discovery 探索频道,从探索您的市场开始 (960 reads)      时间: 2005-4-21 周四, 19:43
  

作者:Baldeagle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中国纪录片纳入Discovery模式

2004年8月,上海电视台的办公大厦里几乎处处可见Discovery醒目的蓝色地球标志的招贴画,以及频繁出入的挂着同样标志胸牌的工作人员。

自2004年“中国新锐导演计划”自3月在上海由Discovery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宣布启动来,经过4个月的宣传、招募、挑选,最终入选本次该计划的“中国新锐导演”共6位,都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大多并非职业导演:《衍圣厨》的导演赵良的职业是警察,《北京货声》的导演之一胡婷婷现是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其中甚至有两位导演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万玛才旦和鲜卑族的拓跋周。

8月11日,这些入围导演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电视台,参加Discovery亚洲电视网为他们专门开设的“讲习会”。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除去午餐和两次短暂的茶歇, 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Vikram Channa(维卡·查那)和他的同事们,为这些年轻的中国导演和制片人上了一次如何拍摄适合全球观众的纪录片的“纪录片导演速成课”。

--------------------------------------------------------------------------------

Discovery:手把手教中国导演拍纪录片

在Discovery为中国导演们开设的“课堂”上,Vikram Channa等Discovery的工作人员,从纪录片题材的定位、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处理、和制片经费的管理,甚至包括如何说服投资人,事无巨细地教导这17位候选新锐导演。甚至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防风罩都有详细的指示。而“教材”——被戏称为“Discovery圣经”的导演制作手册厚达500页,规范和流程之“严谨”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纪录片中不可出现任何未经授权的影象作品,即便是在大街上取景碰巧录进了音像店的音乐,或者拍摄到了某些有明显商标的商品,都要求导演去获得授权。

这些中国的候选新锐导演对如此严格的制作规范表示惊讶,“我们在国内拍纪录片从来没有这么多要求,有个初步想法就去拍了。Discovery教了我们专业的国际化制片模式。” 入选新锐导演之一万玛才旦向记者表示。

万玛才旦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曾从事过教师、行政等工作的万玛才旦,自1991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用藏、汉文发表小说三十余篇,译文十余篇,作品曾多次获奖。他所编导的《静静的嘛呢石》被藏族学生观众说这是他们看到的唯一一部藏族人自己的电影。万玛有着深厚的藏族生活体验,他原来就擅长写作,到了电影学院,又给了他一个电影的思维,使他得以用这套语系来描述他的生活,表达他的思想。他投递给Discovery的故事,是讲一位藏族防雹师一心想把他驱雹求雨的本领传给自己的儿子,可他的儿子宁愿在村里放录像挣点小钱。他一方面担心自己在村民中的威信正在降低,另一方面又担心村民们开始相信更为科学的人工降雨方法,于是他把最后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孙子身上,开始教他学藏文,念咒语。“西藏有很多故事,借助Discovery的力量,我相信不仅是全中国,整个世界都可以知道西藏的独特的文化。”

拓跋周在入选的导演里,是比较有经验的一个。他曾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还担任过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导演,现任上海某电影文化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艺术总监,现在则关注于纪录片的制作。 他提交给Discovery的方案是《业余“联合国军”》,他介绍“在片子里将记述互联网是如何成为中国军事爱好者的交流平台。以往基本局限于解放军资料的他们,如今可通过电脑,随意穿行于军事装备的广阔天地。在上海,已出现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和商业活动,如‘军装夜’(军服爱好者可扮成各国军官)、野战游戏、军品店、网站,甚至一部短片。”他对于此次的活动,看得也比较远。他说,这次入选只是有个引子,引出了他们的制作团队与Discovery这样国际纪录片制作航母的关系,将来可以寻求进一步的合作。

Discovery方面,其亚洲电视网市场与传播高级总监Kevin Dickie(凯文·狄齐)这样解释他们的动机:“2002年首届中国"新锐导演计划"大获成功,诞生了或多优秀纪录片。我们之所以会在同一个国家举办两次‘新锐导演计划’,是因为中国有如此之多的迷人故事值得去讲述,而这里的年轻导演提交的方案都非常让人惊喜。中国纪录片缺少的不是素材和人才,而是成熟的方法和模式。我们来这里,正是给年轻的中国导演们提供一个平台,将他们的故事呈现给全世界。”

无论双方报着什么样的目的,Discovery “中国新锐导演计划”都是一个互利双方的合作模式。最终,包括万玛才旦、拓跋周在内的这6位优胜者,将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接受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对其纪录片的全程投资和技术帮助,在两个月的限期内完成符合Discovery制片模式和质量标准的纪录短片。要求以"迅速全球化的时代,富有中国生活特色的感人故事"的主题,各自拍摄一部30分钟的纪实片。这6部作品,将被贴上Discovery的标签,于明年在全球范围内放映。

“尽管与他们合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时间与经费也非常紧迫,甚至无法在片中体现过多我们导演本身的意志,需要完全遵守他们的制作模式和流程。但没有任何一家国内电视台可以许诺说让我们拍的纪录片让全世界看到,而Discovery却可以做到,这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本次入选导演赵良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参选者的心声,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纪录片制作团体与Discovery这样国际制作机构的差距所在。


--------------------------------------------------------------------------------

国内纪录片——迷惘到何时

长期以来,国内把纪录片定位于“一群精英制作出来给另外一群精英看”,这种理念限制了受众市场的扩张。纪录片应该摒弃个性至上、漠视收视对象的观念,要真诚地用心琢磨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纪录片。但应该清楚,纪录片的对象受众并不是所有的会坐在电视机面前的人,当娱乐和商业的口号被放大到极致,当社会的文化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仍然会继续攫取大部分观众,同时还有日益贴近群众、接近事实的新闻节目正迎头赶上。这就决定目前的纪录片很难坐上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几位交椅。

在产业化背景下,决定栏目生存的标准主要是收视率和广告额,这是受众对象化的现实结果和评判依据。规模是栏目化频道化的前提,纪录片存在规模化的可能性。中国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是由频道内容专业化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造就的。1990年,我国的年制作量是51万小时,1999年增加到近72万小时,但电视台自制节目的能力满足不了播出要求。中央台的自制节目占播出的62%,地方台中,北京电视台自制量不到30%,湖南电视台自制节目约为20%。可见,电视节目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隙,纪录片能够从中分一杯羹。上海台适应形势,设立《纪实》频道,纪录片就是很重要的节目源。应该说,“市场细分,频道分众”非常有利于纪录片的市场化进程,为纪录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阵地。

纪录片的栏目化、频道化不能短视,不能简单地以收视率和广告额为标尺,还要考虑纪录片的社会和文化效益,国外的公共电视台和CNN、BBC、NHK等大台,就一直坚持播放纪录片。

中央台最近的一次观众综合指标调查报告中,“观众流入率”指标的第一名,被央视科教频道每晚的纪录片专栏《探索?发现》夺得,相反,该栏目的“观众流失率”连续几个季度均排在倒数一、二名。而所播出的节目正是Discovery授权播放的节目。这个例子也许可以给纪录片的栏目化乃至频道化生存提供一些思考。

Discovery中国区总裁张方指出:“国内一些节目的制片人很优秀,但他们不懂经营,没有完整的市场系统。可是Discovery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要投入一个节目,我们在概念构思过程里就已经跟每一个播出地区的前线工作人员或者广告的销售人员去研究这一类节目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广告,细致到中国是否会买这个版权,美国是否会买这个版权。这样投资就会有保证。”

中国目前有3000来个频道,10多亿观众,只有科学地划分进而培育市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迷惘的纪录片更需要确定自己的受众市场。某种意义上说,Discovery中国新锐导演计划只是一场即将上演的集团媒体间争夺观众的预告片,境外媒体将以越来越明朗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正是有象“新锐导演”这样一群年轻的本土制片人才,Discovery的登陆显得更为流畅和乐观。然而无论他们打出什么名号,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目标。

--------------------------------------------------------------------------------
Discovery "新锐导演计划"背景

Discovery "新锐导演计划"最初于1995年在欧洲首次推出,以联合独立制片人的形式生产Discovery模式下的纪录片。“新锐导演”,英文“FIRST TIME FILM MAKER”的中文说法,直译为“初次制作电影者”。

1995制作的获奖作品系列专辑《亡命追缉令》,聚焦于生活在英国社会边缘的人群。1996年, Discovery委托南非新锐导演制作了6集系列专辑《南非视界》,探讨南非在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之后的社会问题。1998年,来自德国的6名年轻制片人拍摄了《铁幕重生》,描绘了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社会的人生百态。2000年初, Discovery委托荷兰人制作了一部关于环保主义者的系列专辑《生态奇兵》。2000年9月,在澳大利亚制作的系列专辑《南方新视野》重点报道了当代澳大利亚人的激情与困惑。

2001年, 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的注意力转到了亚洲,旗下的Discovery亚洲电视网首度在东南亚地区跨国举办新锐导演计划。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台湾导演制作的系列专辑《新锐导演精选:亚洲新展望》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其中新加坡导演陈彬彬所执导的纪实片《活动祠堂》在2003年美国亚洲电影节、2002年"学生奥斯卡奖"评选、2002年NEXTFRAME国际巡回电影节均荣获"最佳纪实片"大奖。

2002年,该计划首次登陆中国,与大陆新锐导演联手打造的六部中国纪录片也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周俊的《造纸村风波》、刘畅的《老北京新故事》、王番等的《绛州锣鼓》、还有朱文达等的《醋乡吟》让大家看到了适合全世界观看的的中国故事。


作者:Baldeagle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坐标上海&北京,WPP集团旗下市场研究公司CIC正在招聘新鲜血液 海归招聘 2013-8-29 周四, 17:05
巴菲特表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会从明年开始复苏 美国房地产 2011-2-28 周一, 16:24
小老板又开发一款新产品,光学电子类的,大家觉得有市场么? 海归主坛 2010-9-27 周一, 16:21
小老板想发财,发现好大的市场。问:怎样推广销售? 海归主坛 2010-8-03 周二, 12:14
中国制造的品牌照样pk 阿妈妮,至少在国内市场如此。 海归主坛 2009-12-05 周六, 06:32
通知:最近美国加拿大股市好转,加拿大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好几个中国deals。... 海归主坛 2009-6-19 周五, 10:20
诚邀合作,全球最大的市场大陆即将开放的生意,让您获得双倍成功! 创业论坛 2006-6-15 周四, 01:01
创业良“机”,“钱”景无限:全新玫瑰刻字系统上市,抢占情人节市场商机! 海归论坛 2005-2-13 周日, 00:2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aldeagl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ZT): Discovery 探索频道,从探索您的市场开始 -- Baldeagle - (4612 Byte) 2005-4-21 周四, 19:43 (96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