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我们的教育和思维:路透社,缺乏创新,中国人论文"影响力"不如韩国ZT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来看看我们的教育和思维:路透社,缺乏创新,中国人论文"影响力"不如韩国ZT (2082 reads) 作者: 花都娇客来自: 路易十四的后宫 文章时间: 2008-11-12 周三, 16:49
    —
作者:花都娇客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路透社:缺乏创新,中国人论文"影响力"不如韩国2008年11月10日 14:00青年参考【大 中 小】 【打印】作者 Alexander Brenner (英国路透社专栏作家) 译者 胡昱

“我发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似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反倒是那些精力充沛、反传统的‘马云式’人物,甚至是没有大学学位的人,才懂得如何完成工作。”一位曾担任过几家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西方人对我说。我发现他的观点具有一定普遍性。

“这些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们非常聪明,但问题是我们必须花几年时间来给他们‘反洗脑’,他们才能开始产生成果。”一位曾为微软公司招募过许多清华毕业生的项目经理说。中国本土的声音也反映了同样观点: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说,中国企业的最大挑战是大学毕业生中缺乏创新型人才。

1.“姚班”在入职前“反洗脑”

10月中旬清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ITCS中国理论计算机科学研讨会”,会议最后一天,讲台上坐着理论计算机领域的“梦之队”——20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知名机构的顶尖研究人员。

台下听众席上的100多名年轻人也同样引人注意。他们中有清华计算机系的顶尖研究生,也有来自知名科学实验班“姚班”的本科学生。这个实验班由惟一得过“计算机领域诺贝尔奖”——“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教授领导,寻求直接解决中国创新力量不足的问题。

出生于上海的姚期智在台湾读完大学后,在美国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和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在斯坦福和普林斯顿担任过多年教授,于2004年接受清华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该中心的网站上申明“要成为世界计算机理论研究领域领先的研究中心之一”,而姚期智的另一项核心任务是“启发和培育学生们的聪明才智”。2006年成立的“姚班”,官方名称为“清华大学微软软件科学实验班”,每年仅招收30位被精挑细选的学生。微软派遣驻北京研究院的专家给学生授课,并提供暑期实习机会。微软此举目的明显:越早培养顶尖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在他们入职后“反洗脑”的时间也越少。

“姚班”的特殊课程表融入更多美国式教学法,学生们从大一就开始接触姚期智的教学风格。来自宁波的大二学生杜圆是她那届“姚班”中惟一的女生,她表示:“传统的老师是按部就班地灌输,只是单纯讲课。但在姚教授的课堂上,我们有了更多自由,他要求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姚班”的学生们也有更多机会与世界级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进行互动,并能竞争前往美国当交换生。正像“姚班”网页中说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这个班级的学生成为像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学校一样的顶尖计算机精英”。

2.应接受“以色列态度”

在会上,我遇到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安德雷伊·博格达诺夫。他离开祖国马其顿,在麻省理工和伯克利大学学习,去年成为清华计算机中心的博士后,并教授研究生课程。我在此次会议间歇问他,中国学生需要什么来提升竞争力?他说:“中国学生的思考模式习惯于‘别人提出问题,我的工作就是找到答案’。但当涉及非常复杂的研究时,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在这种情况下,问题不会被精确定义,也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办,必须自己去主动寻找。”

博格达诺夫表示,如果中国学生更多接受“以色列态度”,可能会做得更好。恰好姚期智教授此次组织的“梦之队”中,有6位专家来自以色列,这个人口不多的国家在计算机理论研究领域拥有很强实力。“当问题出现时,以色列方式是迎头出击,主动解决问题。”

博格达诺夫说:“清华学生非常聪明,但我不确定他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他们过分满足于提出安全的、简单的问题……我认为他们不愿把时间花在难以取得可见性进展的领域,因而显得过于谨慎。”


3.中国人论文“影响力”弱

博格达诺夫的观点与我接触过的其他一些科学家不谋而合。他提到的“可见性成果”,即学术功利性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

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在改革开放前20年没有较大发展,而在过去10年则近乎爆炸性增长。自1999年以来,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在校总人数几乎达原有的5倍,同时各种新型研究机构也出现了。

国家“985计划”为全国40家顶级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大批拨款,希望能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但迈向“一流大学”的进度如何评估?当然是通过数量统计。对研究人员甚至对研究生而言,这意味着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巨大压力。

中国人发表的论文数,已从1995年占全球性科学期刊论文发表总数的2%,提升至今日约占8%。其中部分研究极出色,尤其像在纳米技术、水稻杂交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但总体而言,如果以论文被引用频率即“影响力”作为质量标准,则中国科研质量远远落后于其数量。尽管韩国产生的研究成果少于中国,但其总体影响力被认为高过中国。

质量和数量间产生差距的原因之一,源自中国现阶段对“可见性成果”的重视。出版近1800种科技期刊的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前中国区副总裁保罗·伊万斯曾说:“中国学生面临的论文压力,导致大批粗制滥造论文的出现……我认为对中国科学界的总体声誉而言,也是个不良因素。”

4.短期内要做的两件事

姚期智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请“梦之队”讨论中国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一致的答案是:更多像姚期智教授一样的人。在短期内,可以解决两件事情:第一是吸引更多华人科学家回到中国大陆;另外请国际顶级学者与中国同仁和学生更多互动。中国政府当然一直在推动这两项工作。

当然,要找到更多像姚期智教授一样的人才的惟一途径,是在国内“生产”这样的人才。“本科教育的目标是找到你热爱的东西……动力应该来自你感到有激情的领域。如果你的强项是回答问题,但却没有任何乐趣,我认为那没有任何意义。”姚教授特别向本科生们强调,“创造性的科学,需要你们打破规矩!”

作者:花都娇客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