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列(台湾校园歌曲):《再唱一段思想起》(转贴)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音乐系列(台湾校园歌曲):《再唱一段思想起》(转贴) (2002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3-12-22 周一, 04:49
    —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再唱一段思想起
2003.12.14

◎赵莒玲

民歌群英 会于淡水

  「再唱一段思想起……」相信很多人都很难忘记郑怡用清亮高亢的婉转嗓音,哼唱那首余韵缭绕的民歌「月琴」。

  民歌,一九七○年代中期到一九八○年代初期,横扫台湾歌坛的乐风,而使它得以风起云涌的灵魂人物,则是毕业于淡大数学系的李双泽(注一)。

  校风活泼开放的淡大,校园经常出现学子自行举办的音乐会。一九七六年,李双泽在淡大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带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无论欧美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那里?」在一片惊诧之中,他拿起吉他唱起「补破网」,曲罢立刻引起热情的共鸣。

「民歌」 实为「民族之歌」

  李双泽丢出「唱自己的歌」的议题后,旋即掀起各方的论争,但是也刺激了许多年轻人思索「写自己的歌」和「唱自己的歌」的意义。而他自己也埋首创作,而且把当时的「民歌」定义为「民族之歌」。

  他创作的歌曲里,有悲壮的「红毛城」,有充满生命力的「美丽岛」,也有写乡土风情的「送别歌」。其中自行作曲填词的「送别歌」,即以淡水景色为背景:「我送你出大屯,看那大屯高又高,我送你到大河边,看那大河长又长……」可惜天妒英才,他还来不及留下太多作品,也未看到民歌快速成长茁壮,即于一九七七年九月十日因救人惨遭灭顶。

有心人士推波助澜

  但由于李双泽的登高一呼,一九七七年,陶晓清邀集包括杨弦、吴楚楚、韩正皓、胡德夫在内的许多歌手,陆续合录了三张名为「我们的歌」合辑,出版后大受欢迎。

  同年,新格唱片开办「金韵奖」歌唱比赛活动,带动了年轻人抱着吉他积极创作「我们的歌」的风潮,也发掘了包美圣、陈明韶、邰肇玫、李健复、王海玲、郑怡、施孝荣、王梦麟、黄大城、齐豫……等优秀民歌手。

  至今仍不断传唱的民歌,在民族大爱系列的歌曲有龙的传人、月琴、唐山子民、中华之爱、那一盆火……;有抒情写景的、秋蝉、渔唱、下雨天的周末、拜访春天、雨中即景、偈……;有叙述儿女情长的阿美阿美、忘了我是谁、如果、橄榄树、浮云游子……,支支曲谱素朴、清纯,歌词优美、典雅,蕴涵澎湃的热情和含蓄的情愫。

交工乐团新人接棒

  一九八二年,金韵奖在第五届之后停办,正式宣告民歌时代结束。沉寂十多年后,淡大校园的活动中心和牧羊草坪,又传出学生弹吉他演唱创作曲的影像,那就是唱出「台湾乡土意识心声」的交工乐队成员林生祥和钟成虎(注二)。
淡大象征「时代的民歌」又传唱下去了……。

  注一:李双泽,一九四九年出生,福建晋江人,父亲是菲律宾华侨。幼年随家人来台,中学时代开始学画,弹吉他和唱歌。大学时代依然经常作画和唱歌,曾陆续到西班牙和美国学画。是一位集画家、诗人和歌手的奇葩。

  注二:交工乐队二○○二年以「菊花夜行军」获得金曲奖「最佳乐团奖」,并前往参加亚洲世界音乐节演出,但之后不久,乐团因故解散。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2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