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上)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世界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上) (1730 reads) 作者: 夜归人来自: DE 文章时间: 2005-7-20 周三, 23:13
    —
作者:夜归人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魏城,2005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持续高速发展,虽然最近海内外有许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减速的辩论,虽然人们对21世纪是不是“中国世纪”有不同的看法,但似乎无人否认一个可能的远景: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考虑到她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经济发展势头,她在经济大国排行榜上的名次,可能还要或迟或早、或快或慢地“上窜”几位,甚至终有一天要与名列榜首的美国一较短长。

本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经济实力对比第四次巨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是19世纪早期英国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早期美国和德国的崛起;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奇迹;第四次就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其余地区的崛起。

其实,中国领导人也非常着迷于中国的突然崛起,并特别关注历史上大国兴衰的规律。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称,当他近年来与中国最高决策层会晤时,特别使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中国领导人经常请他预测未来15年或20年的世界格局。此外,中共政治局还邀请了两位在西方受过教育的著名学者参加一次特别会议,专门分析15世纪以来九个大国的兴衰原因。

中国的经济崛起必然会打乱世界经济格局。其实,据国际清算银行最近发表的2005年年度报告的说法,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产业格局,该报告说,“中国融入整个市场经济一体化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自由化所释放的强大竞争力,是导致世界产业格局变化的原因之一。

马丁·沃尔夫认为,在过去100年中,世界最强盛的几大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就是那么几个国家:美国一直是老大,日本的排名有所上升,英国的排名则有所下降,而俄罗斯从来都不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的崛起将改变这一格局,那将是全球经济实力对比的革命性巨变,可以与美国在1860年至1910年之间的崛起相提并论。”

两强相争,必有一战?

“革命性巨变”自然会引出一个符合逻辑的问题:已有的经济大国,尤其是美国,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的经济崛起?

最近,美国著名的媒体纷纷拿出显著的位置、大块的篇幅,报道和分析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的相应对策。例如,美国《新闻周刊》今年五月曾以封面故事的形式详细报道、分析中国的崛起,而另一份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也刊登出一组特别报道,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解读。

《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承认,从历史上看,当世界一个主要强国面临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的挑战时,两强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相处的。他强调说,双方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决定它们的未来关系,以及将影响到世界和平。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大概是依据上个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验,得出了如此悲观的结论:从历史上来看,控制和引导新兴世界大国发展方向的企图基本上都没有成功。西方世界与当年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时的西方列强曾经试图以加强经济联系以及政治上结盟的方式来避免战争,但是都失败了。

不过,美国研究机构“大西洋理事会”主任赫尔穆特·索南费尔特(Helmut Sonnenfeldt)认为,以很久以前的历史来类比今天的情况未必恰当,中国目前的情况和当年德国和日本的情况都不一样,而将来的情况现在并不好判断。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史学专家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也认为,新老强国的经济竞争不一定必然导致战争。不过,德隆的依据却是更久远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因为在太平洋西北海岸地区的领土争端以及在该地区的毛皮贸易争端,美国与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差一点儿爆发战争。但后来,英国选择了放弃——放弃超级大国惯有的压制政策,决定与美国和平相处。

德隆认为,美国可以借鉴英国应对美国崛起的政策,来应对中国的崛起。他说,尽管经济的发展与战争或和平的关系并不很确定,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或许有助于使中国成为一支有助于全球稳定的力量。

你或许会说,英美两国毕竟同文同种,沾亲带故,与政治制度、文化人种都迥然不同的美中两国不能相提并论。但时至今日,阻止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因素已远远不止那点儿血缘纽带了。

扎卡里亚指出,当今世界爆发一场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核威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和全球化等因素都大大降低了这种可能性。

但“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还是可能性,未来难以预测,谁也不敢把话说死。


作者:夜归人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