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错系列:(书籍专集):木心:我是在等待 一等就是二十年 (转贴)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我觉得不错系列:(书籍专集):木心:我是在等待 一等就是二十年 (转贴) (3320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6-2-05 周日, 08:41
    —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木心:我是在等待 一等就是二十年

郑媛


陈丹青对他言必称“师尊”,陈村阅其文“如遭雷击”……在媒体和一批知名作家的齐声喝彩中,姗姗来迟的木心和他在内地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终于走进了读者的视线。

有意思的是,一度被传是木心学生的阿城近日也郑重其事地给《南方周末》写了声明《一个误会》,否认曾师事木心先生,但他同时也很公允地说:“木心先生的文字介绍到中国来,我能在丹青、何立伟之外提供的一点是,共和国缺这样本来就应该有的知与识的构成。”

在这样的你说我说热热闹闹之中,故事的主角、远在大洋彼岸另一端的木心先生,至今尚未见其对突然成为新年国内文坛第一热点说上些什么。木心曾说:桃树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也没参加桃子协会。老先生也许追求的是无名度,但对读者来说,安静地阅读之余,揣摩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音容笑貌甚至传奇经历总是难免的。于是,在接连两夜的电话守候后,记者终于拨通了木心在美国家中的电话。

其实,在听到老先生拿起话筒用英语应答前的一瞬间,心里多少有点惴惴然,这种感觉也许传染自陈丹青:在向媒体力荐木心时,他站在木心画像前毕恭毕敬如小学生的姿势,还有他的说法“阅读木心是要有知识准备的”等等,好在木心一开口,压力就开始逐渐消失……

■我希望我的作品像钻石而不是金字塔

记者:您在中国内地出版的第一本简体作品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很受欢迎,据出版社说,到目前为止1万册已经全部订出去了,而且在三联书店接连几天排在畅销书的榜首。不知您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如何?

木心:这是个好消息。

记者:据说您是因为偏爱繁体字,所以一直没有让作品在内地出版,您这次同意出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木心:繁体或简体其实只是技术的问题。我是在等待,一等就是二十年。《哥伦比亚的倒影》里的作品都是写于二十年前的,二十年!当年我写作时出生的那批人,现在已经成大人了,已经可以看这些和他们同时代出生的作品了。

记者:作为进入内地的第一本作品集,《哥伦比亚的倒影》里收录的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木心:不一定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只是希望让读者看看我的作品是什么样的,里面的每一篇都是不同的写法,我是根据每个作品的题材决定用哪种方式来写作的,我希望我的作品像钻石一样,有多个切面,切面越多钻石的光芒越强,而不是像金字塔一样,只有一个尖顶。

■中国文学里,我最喜欢的是《诗经》

记者:在散文、诗歌和小说这三种文学体裁中,您有没有偏好?

木心:比较起来,三者中诗歌是我最喜欢的。我有五六本诗集,还有很多没有发表的作品。

记者:这些诗作会在国内出版发表吗?

木心:很难。诗不容易懂。我写的诗古体和自由体的都有。我从小学的是古诗,不过我写的古诗形式是古的,内容则是新的。比如我曾经把《诗经》重新写了一遍,取的是《诗经》里的元素,用的是古代语言,后来《诗经》里的材料用完了,我还用了一部分《诸子百家》的内容,和《诗经》一样,一共也写了三百首,形式上每一首都是十四行,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诗歌体例,但各国用韵不同。这个诗集20世纪80年代时曾经在台湾出版过,当时大家看了都惊叹说,啊,真是太美了,但是看不懂。

记者:为什么重新写《诗经》?

木心:中国文学里,我最喜欢的是《诗经》,我知道陶渊明和孙中山也喜欢《诗经》。从小我就模仿《诗经》的语言,但直到我50岁时,才敢真正这样写作。

记者:既然这些诗不容易懂,那您的写作是一种自娱自乐吗?

木心:不,我的目标读者不仅是当代的,也可以是未来的人,是喜欢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人。

■小时候经常从茅盾家里拿书看

记者:读您的文字,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您的学生陈丹青在介绍您的时候曾经说过,您是我们时代唯一完整衍接了古典汉语传统和五四文化传统的作家,您的这种语言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木心:可能和我从小接受私塾教育有关,小时候家里藏书非常多,加上我们家和茅盾家交往较密,他家的藏书也非常多,我也经常从他家里拿书看。五四运动我没有赶上,但五四时期的书,茅盾家里都有。小时候我的记忆力非常好,很多文章过目不忘,到现在孙中山的遗嘱我还能背出来。

记者:您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比较特殊,陈丹青称您为“大异数”,因为您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表上,不属于任何一个阶段,您觉得您与别的作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木心:国内一些作家的阅读范围和写作经验仅局限于中国,而我从小看的是世界性的书,因为那时家里有亲人在哈佛、剑桥,所以我是看着圣经、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的作品长大的,这和国内的一些作家可能不一样。

■我出来是对的,因为我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地在动

记者:在您的散文《带根的流浪人》中,您写到流亡作家有两种,一种是浪迹之初抖搂劲写,不久才气消耗殆尽,只落得枯死异邦的结局,一种是旧阅历得到了新的印证,层次的深化导向度的扩展,即您所说的带根的流浪人,像昆德拉。对您来说,是否也像后者一样,国外的生活经历成为滋养您作品的养分?

木心:我和他们的情况不一样,我是怀念祖国的。我打算过几年回来,如果在国内可以安居写作,我何必生活在国外?况且回国之后,饮食习惯等,也比较适合。不过,国外的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对我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纽约,我和各种阶层的生活都有接触,而且结交了一批朋友,所以可以写出像《明天不散步》和《哥伦比亚的倒影》那样的文章,我不能想象如果我一直在中国的话,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所以我觉得,我出来是对的,因为我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地在动。

记者:您的写作习惯是什么样的?

木心:我的习惯是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作,一天写8000到1万字,手写,我不喜欢用电脑写作,但有时也上网,主要看一些国内的资讯或书,所以我对国内的情况并不陌生,有时候和一些来自国内的人聊天,他们会觉得很诧异,说你怎么知道的。

■我一直保留着中国护照,因为我知道有朝一日我会回来

记者:今后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木心:写作和画画,办画展,出画册。我的画从来没有在国内出现过,但我在国外举办过许多画展,特别是2001年到2003年的全美博物馆巡回展,从耶鲁大学出发,到芝加哥、夏威夷等地,评论认为这些画特别之处在于形式是欧化的,题材是中国的。

记者:画画和写作,对您来说哪个更重要?

木心:其实我刚来美国时不写作,只是画画,后来他们发现我会写文章,就一直写下去了。我常说,我是左手画画,右手写文章。

记者:听说您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会定期到您的居所听您授课,现在您还继续讲课吗?

木心:讲了五年,现在已经不讲了,是在家里的客厅里讲课,讲的是世界文学史。除了中国人外,一些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外国人也会来听课。

记者:木心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由来吗?

木心:这个名字在中外两种解释,一是取自孔子的学生所说“夫子木铎有心”,木铎指号角之意,另一层意思则是,在英国说一个男人很坚强,就说你有一颗橡树的心,即木心。

记者:您现在拿的还是中国护照吗?

木心:是的,我一直保留着中国护照,因为我知道有朝一日我会回来的。

《北京青年报》2006 年1 月24 日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