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中海的沙滩:战争与和平 (对不起,不太风情)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原创] 地中海的沙滩:战争与和平 (对不起,不太风情) (1594 reads) 作者: 小泡泡 文章时间: 2006-4-20 周四, 21:17
    —
作者:小泡泡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四月的地中海,仍是阳光明媚。水面波光鳞鳞,平静得好像一个大湖。水天一色,浓郁得好像蓝色的葡萄酒。

游人三三两两,或晒日光浴,或看风景拍照。海风仍带丝丝凉意,无人戏水。只有孩子们在浅水滩上玩耍。

一对德国来的双胞胎小兄弟,一个是约翰,一个是汉诺威,在水边捡小石子,往海里扔。过了一会儿,不耐烦了,前后追逐,在细浪里奔跑。

一个法国孩子叫雨果,独自一人在沙滩上玩沙丘魔堡。他拿了一个大水瓶去水边取水,用一只小喷壶在海里舀了水,往大水瓶里装。效率很低,可是他很有耐心地一次次来回奔忙。

约翰和汉诺威很好奇,跑过来看雨果,忍不住动手动脚地捣乱,雨果怒目而视,无奈人小力单,不知如何对付比自己人数多一倍的敌人。德军得意洋洋,屡次挑衅。法军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狗急了会跳墙,雨果急了,忽然生出急智,用手里的小喷壶向敌人甩去。水花四溅,冰凉的海水洒在约翰和汉诺威身上,敌人落荒而逃。有了这个法宝,雨果依法炮制,德军节节败退,法军大获全胜。

雨果获胜之后,改变了方针,决定直接用大水瓶取水。他把大水瓶放到水里,一个小浪打来,水瓶脱手跌落,被浪卷走。雨果伤心大哭,跑向妈妈倾诉。约翰和汉诺威闻声跑来,看到水瓶又被浪退回岸边,便捡起,拿过去还给雨果。雨果哽咽说,谢谢。三个孩子说着各自的语言,一起攻占沙丘魔堡,玩在一处。和平终于来临,万岁!

法国和德国曾是宿敌。最近的来说,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不得已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时隔仅20年,德国居然东山再起,1940年从凯旋门开进巴黎,又置法国于铁蹄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当然又战败了,只是法国的功劳不大。现在德国经济实力又居欧洲首位。而法国早在普法战争失败以后,就已丧失欧洲霸主的地位。

在法国常常碰到德国人,或结婚成家,或定居工作,或来往于法德之间。外国人常有这样的问题,法德两国的关系到底怎样,普通人又是怎么想的?

我曾经在无意中,和两个法国同事提起都德的“最后一课”,说还是在那篇小说里学的第一句法语:vive la France!没想到,他们居然茫然不知所指,其中一个同事还是阿尔萨斯来的呢。我以为自己没说清楚,加上一句,都德,就是那个写“磨坊来信”的作家。他们说知道他啊,不过不知道什么“最后一课”。

后来有一次看到凤凰卫视阮次山采访法国驻华大使菲力普·盖卢,提到法德关系。菲力普·盖卢说,对于这个问题,法国采取的是尽量淡化记忆的方式,来慢慢缓和两国之间的敌意。难怪法国人不知道“最后一课”!

很久以前,看到一个中国作家写参加国际会议的见闻。会议上,一篇描述二次大战的文章让大家很触动。一位德国作家泪流满面,站起来,说,我再次为德国给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感到羞耻,向大家谢罪!

“1970年12月,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期间突然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以示谢罪。”

“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的历史。在语文课上,记述纳粹暴行的《安妮日记》等都是必读书目。”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不实之处,请指正。)

阮次山在采访法国驻华大使菲力普·盖卢时,大使先生说,中国人民可以仿照法国淡忘历史的方式来处理中日关系。这一回,盖卢先生可出了个馊主意。

还是那个中国作家参加国际会议的见闻。德国作家谢罪之后,一个日本作家站起来说,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日本也是受害者,不要忘了原子弹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

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屡次修改中小学教科书。

当德国牢记历史的时候,法国的淡忘是高贵的。我无话可说。

作者:小泡泡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