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法宪回忆录》的几点看法 --- zt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读《吴法宪回忆录》的几点看法 --- zt (4952 reads) 作者: 真扯蛋 文章时间: 2007-6-09 周六, 05:49
    —
作者:真扯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读《吴法宪回忆录》的几点看法

送交者: 阿唐 2007年6月07日



大致认真地读了一遍《吴法宪回忆录》,有几点看法,秀给大家看看。最近手懒,不愿意认真码字,就在这里随便说说。

1) 书写的相当真实,尤其是亲身经历的事情。

如参加红军的初期、长征过草地、苏北抗战、文革动乱。当然,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作者大致采用了官方的说法,另外,有的地方有为自己辩解和涂粉的痕迹。

2) 吴法宪这个人有些面,也就是有人说的“草包司令”。

从军人角度而言,他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将军,从没有独立指挥过任何战斗,基本上一直是一个政工干部。我猜想,这可能与他性格随和有关系,棱角不够分明。另外,参军时年龄小,这样,在性格成长阶段养成了跟在别人后面起哄的习惯。

但是,正是因为他的随和,反而成为他青云直上的一个本钱。吴法宪在同资历的人中,升迁的速度,相对而言是很快的。

3) 刘亚楼的早逝,改变了吴法宪的后半生。

吴自己说,如果刘亚楼不死的话,后来住秦城监狱就是刘亚楼了,而不是他吴法宪。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从能力从隶属关系从个人感情,刘亚楼与林彪要比吴法宪近的多,刘是林彪手下的第一大将。正是因为刘林的关系出奇的好,林彪才认可了刘推荐的继任者吴法宪来出任空军司令,从此之后,吴慢慢地接近了中央的权力中心,也为自己在913之后的垮台,种下恶果。

4) 在毛泽东时代,空军司令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当时的电讯不够发达和保密,因此除了中央大员在各地的旅行依赖空军的专机运送之外,高层之间的资讯往来也经常要使用空军的专机来传递,因此,中央高层人物的行踪与动向,吴司令总是非常清楚,尤其是文革动乱期间。空军司令的位置仅次于总参谋长,远远高于同级的海军司令。这可能是吴很快走入了林彪核心的另外一个原因。

5) 吴这个人很黏乎,好说话。

曾经看过一些野史书籍绘声绘色地描述吴与叶群如何如何苟且,虽然不大相信,但是两人之间私人关系一定很近,非常说的来。这一点也可以从吴的回忆录中看出来,叶群经常在电话上向他透露小道消息。当然,叶群的做法也有拉拢的意思,以及希望吴照顾林立果的意思。

6) 过草地藏人打红军,过去都说是因为国民党的宣传所致,吴非常明确地指出,是因为红军把藏人的食物全部抢光了的缘故。

试想一下,康西的人口与出产,怎么可能负担10几万大军的数月消耗,最后一定是你吃了我就饿死了的局面,于是藏人当然就奋起反抗了。

7) 贺龙与林彪不对付,两人一直互相别劲。

过去一直以为是林彪出于打倒政敌的缘故,故意整死贺龙,现在看来,贺龙在文革之前的确也是做了很多不利于林彪的手脚。两人的矛盾本来就有,但是也因为毛泽东的制衡之术而尖锐激化。

在彭德怀倒台之后,毛提上来林,同时也提上来叶剑英和贺龙作为平衡。叶同林的关系良好,又把很多精力用去花心,最关键的是,叶没有自己的山头;贺却野心勃勃地想做一些事情,包括在空军挖吴法宪的墙角,于是,林贺互相不吊。总参谋长罗瑞卿是一个干事情的人,与同样想法的贺龙当然一拍即合,两人于是越走越近,最后搞了一个65年大比武。这与刘少奇与邓小平的接近是一个道理,不是因为历史渊源,而是因为彼此在工作上有共同语言。

林彪这个人很小心眼,记仇,认为罗长子背主忘恩,于是,两人关系就完了。而老毛当时因为与刘少奇的关系紧张,需要借助林彪的援手,于是罗瑞卿就被干掉了。归根结底,罗的倒台主要是因为林贺的矛盾。林彪的这一习性,在处理陈光事件上,已经展现过一次。陈一直是林的部下,在林到苏联养伤期间,代理过林的位置,在林刚刚主掌东北4野的时候,又没有及时回归原来的下级心态与态度,据说是把住功率最强的一个电台不给林彪用,林于是大怒,从此陈光慢慢被打入冷宫。

Cool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建政之后,彭德怀(1野)成为军中第一人,因为理念上的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山头原因,他干掉了刘伯承(2野)和粟大将(3野),同时下去的,有他们2野3野的一些部下。随后,庐山会议上,彭就被毛整肃下去,牵连一批1野的部下。

然后是林彪为第一人,在其后的文革中,他干掉了罗瑞卿、贺龙(2方面军) 、杨成武(江青也出了力),每个人身后都是一长串的罗卜,当然,这其中有些人的山头隶属关系不是很分明,但是无论如何,到了9大召开的时候,无疑是4野的人把持了最多的席位,其它3个野战军被边缘化了。

再次的庐山会议结果,林系人马彻底垮台,4野的势力极盛而衰,一直到今天,大概都没有缓过气来。一路数过来,李德生、陈锡联、秦基伟、池浩田,根本没有4野什么事了。

9) 林彪事件的真相如何。

基本上我不赞成阴谋论,也就是双方在庐山会议之前都没有明确的目的,顶多就是以林为首的枪杆子,想借机整整以江青为首的笔秆子。所以,林彪想讲天才论,老毛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问题出现在小组讨论中的文武冲突上,枪杆子人多势众,把笔杆子打的落花流水。这引起了老毛的警惕,于是才有“几个人欺骗了200多个中央委员” 的说法。其实,天才论本身的对错都无所谓,关键是林系人马展现出来的团结一致,让老毛感觉到局面失衡,这才抛出陈伯达,进而敲打黄吴李邱4大将,逼迫林彪出面检查,以此制约林系人马独大的局势。

这事如果放在周恩来身上,啥事都不会有,10个检查都交上去了,偏偏林彪不买帐,继续咬牙顶住。这一下老毛可不干了,皇颜震怒,于是才有了南巡讲话。没有想到敲山震虎,林立果以为他那支过家家的小舰队的事情暴露了,结果,林彪就稀里糊涂地坐飞机跑了,一世的英名也就完了。

如果没有林立果搞事,林彪大概是不会跑的,最糟糕的结局是失去权力被闲置一旁,那么等到毛时代结束,他在中国军史上的地位一定依旧排在朱德与彭德坏之后。

10) 林彪与文革的关系。

9 大之前,林彪无疑是文革的受益者,但是,我基本认同吴法宪的说法,林对于文革是持保留态度的,尽管他的很多做法起到了始作俑者的效果,如红宝书、个人崇拜、政治挂帅,他的主要想法还是用政治手法改造队伍,而不是彻底重建队伍,因此,在文革中对于军队冲击的行为,他一直很反对。这一点,恐怕也是他在9大前后收留陈伯达的一个动因,因为陈认为该是文革收获的时候了,要开始抓生产力了。(题外一句,陈是有思想的人,他在文革前就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于生产力的影响很有兴趣。)

林彪在文革中的言论,其实不比叶剑英左到哪儿去,至少对于稳定军队的认识上,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叶能够在文革中不倒,也是因为一直很小心地持不开罪江青的态度。

比较而言,周恩来在文革中的言行却要左的多。吴法宪对于周的作为的评价是,既佩服周的宽容,又不屑于周的自轻自贱。

11) 林彪事件会平反吗?

非常非常难。这除开目前主控军队的山头因素之外,还因为林彪最后犯的是叛国罪,而且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找不到任何林彪被胁迫的明确证据。其实,当年把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绑在一起审判,其中不乏1、2、3野回归势力的反弹因素。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法宪才对林立果一夥人颇多怨言。

作者:真扯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真扯蛋于2007-6-17 周日, 07:0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