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啥叫眼光?啥是手笔? 读后心潮澎湃, 嘻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啥叫眼光?啥是手笔? 读后心潮澎湃, 嘻嘻   
ceo/cfo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11/05
文章: 12941

海归分: 491633





文章标题: [转帖]啥叫眼光?啥是手笔? 读后心潮澎湃, 嘻嘻 (2430 reads)      时间: 2013-8-17 周六, 20:39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建筑
荫余堂,外迁古建筑保护的孤例
独眼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3年08月15日
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徽派建筑“荫余堂”迁建至美国麻州塞冷镇碧波地博物馆,“荫余堂”内部陈设。

Robert Spenc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徽派建筑“荫余堂”迁建至美国麻州塞冷镇碧波地博物馆,“荫余堂”内部陈设。

2013年4月,中国明星成龙在新浪微博上高调宣布把自己拥有的10栋徽州老建筑中的4栋迁移到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之后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这四栋古建筑其已在2010年运抵新加坡,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将对这些建筑将原样组装,预计2014年完工。这激起了一些争议,除却此举是否有关“爱国心”的争论,迁建古建筑是否是一种保护良策再次成为话题。每逢此时,“荫余堂”总会被当作一个正面的例子被拎出来——这是一栋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原本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1996年被美国史学家白铃安(Nancy Berliner)发现后,分装拆运至美国麻州塞冷镇碧波地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PEM)重建,保存展示至今。

之前为写有关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我曾数次“研究”过荫余堂,今年早些时候,我联系了选择荫余堂并将它迁移到美国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白铃安,她帮我安排了正巧来到中国的电影导演王树楷见面。为拍摄纪录片,王树楷从始至终参与了荫余堂从选择到运往美国、重建完毕的全过程。

根据王树楷的讲述,1996年,白铃安和王树楷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的时候,一个路过的老乡听说他们在找壮美的老建筑,就推荐说,去黄村吧,黄村有一座“进士第”——一种起源于清代的进士宅邸。

一行人走到黄村,进士第却大门紧锁,为了找村民们嘴里说的“老王”拿钥匙,他们第一次来到了“荫余堂”。老王在空荡荡的荫余堂楼下租了一个小间堆柴禾,赶忙出来去找钥匙。这栋意外出现的建筑给白铃安和王树楷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人居住的徽州老宅,早已破败不堪,墙体开裂,离坍塌只是一线之间,却像时空的琥珀,不仅建筑上保留着地方特色和精巧的工艺,走在院子里仍能隐约感到这房子被抛弃之前的生活气息。

他们询问为何不好好修葺,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也没人住。这座宅子里曾经居住过黄姓八代人,1978年之后,就再没有人住了,等到1985年,曾居住于此的家族全部离开黄村。

在接下来的探访中,王树楷说,他们在休宁县内查看了1000多座建筑,和白铃安一起重点考察了60多所院落,列出了6座候选建筑,这些老建筑无人居住,构思精巧,不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也不是省级保护单位,甚至不是县级保护单位,没有被列入任何名册,等待它们的只有在村镇改造中被拆毁这一条路。其中,就有荫余堂。

当时白铃安受“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旗下的基金会委托,来中国寻找一座老建筑,希望能把选中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到美国去。王树楷解释这么做的初衷,并不是想买卖文物,而是希望能让美国人感受到真正中国老建筑之美。经过了相当长从上至下又从下至上的商谈,这个项目才慢慢得到了中国的文化、文物、行政部门首肯,与此同时,荫余堂有关的七个产权户终于有了一致意见,表示愿意将他们的老宅搬去美国。在美国,基金会选择了位于波士顿塞勒姆镇的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合作,那里藏有丰富的中国贸易文物、珍本图书、绘画和摄影作品,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研究能力,都是合适的选择。

在房子开始拆为构件之前,荫余堂的几位后代从各地回来,最后祭拜了祖先。根据王树楷的讲述,1997年底,荫余堂被细致地拆成许多标有号码的构件,第一批装了19个集装箱。随后有经过了三批,一共40个集装箱运到美国。

PEM先是收购和拆迁了一些周围的民居,平移了馆内的两栋建筑,为荫余堂腾出最合适的地方;把构件清理好,一些已经毁损严重的去掉,请来自中国的工匠添配补齐;再按照规范的传统徽州建筑做法,将荫余堂重建起来;而最后,按照之前详细的记录,将家庭物品布置归位。这些物品中,有的来自于建筑内部,王树楷甚至把地板下面的存土仔细梳理了五六遍,从中找出发卡、纸片、旧照;有的来自于黄家人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日记、账本、诗集,而在更远的地方,从他们亲戚的家里,还用以物换物的形式收集了黄家原来的器物和家具;也有的是从黄村的农家购买,比如,厨房就是完整的黄村里一户人的厨房。建筑尽可能地保留了它在中国时最后遗留的所有信息,每一张墙上的贴纸,每一个竹篮,壁画、窗格、相框、照片、标语、毛主席像和报纸,等等,最细小的角落也不会留白,被角都微微掀起。

根据王树楷拍摄的纪录片《荫余堂》:这座建筑只有两层楼、十六个房间,整个工程,包括迁移原有建筑在内,共花了七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

美国的接收方PEM为荫余堂做了介绍非常详尽的网页,按照主页的介绍,展览分成“宅、祖、乡”,从徽州民居的组织结构方式,到这家人特有的生活规律都有涉及。日常规定参观者每20人一组,一组回来才开始另外一组,用这种方式也限定了每日参观的总人数。所以,为了参观这座建筑,人们会排起长队。这是一个对各个国家的人来说都足够奇特的建筑:建筑风格具有典型徽派特征,室内布置细腻又琐碎,像电影里一个家人全部消失的瞬间,可以感受到居住于此的家族的生活点滴。

2003年6月,荫余堂举办了规格很高的开幕活动,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杨洁篪也发去贺电。第二年,PEM召开了以古建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称荫余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事件”、“中美建交之后文化交流的典范”。

如果荫余堂没有搬到美国,它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白铃安在黄村选定的6栋建筑中,荫余堂之外,排名第二的建筑由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旗下的基金会基金会出资买下,迁到异地原样重建;其余4栋都被拆掉,原有地皮上建了新式的表面上贴有瓷砖、房间更宽敞、没有天井和内院的敞亮农家小楼。这在上世纪90年代末富裕起来南方农村非常流行。王树楷转述白铃安的说法,休宁县县长来看过PEM重建好的荫余堂之后很有感触,曾念叨叨地想着回去把那些新建小楼拆掉一些重新建成老建筑的模样。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荫余堂的存在,有一种声音很惹人注意,既然中国在到处拆拆拆,把这种有年头的古建筑输出到国外也未尝不可。荫余堂在PEM散发出的具有时间痕迹和深厚生活气息的美确实很打动人。但不能说迁移到有保护条件的地方就是留存古建筑的最佳方案。

古建筑的美,是怀旧之美,勾起人的乡愁和追本溯源期望借历史时间线确定自己是谁的本能;也有构筑之美,因为一般的古建筑有着表达鲜明而相对简单的结构逻辑。可是,像民居这类建筑,同时也包含着只属于当地的聚落之美。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里,有一部分是由它们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它周围其他的民居来体现的。在美国的荫余堂,丧失了与黄村其它建筑的比较,虽然把门口的铺地都照搬到了美国,却不能再现在村中可能眼前有水池、身后有山,脚踏曲曲弯弯小石子路走到宅子的感受。现在的荫余堂是影像凝固式的片段记录,实际上不能叫做保护,而是把建筑当成博物馆的一项展品,它通过把一栋建筑拆掉再精确地重建将其展示出来。而如果聚落里的每一栋看起来还完整的古建筑都移到了别处,聚落也会像缺了牙的老年人的嘴,变得七零八落,本身整体的气势、尺度会完全改变甚至丧失。

荫余堂以一种国际文化交流事件的形式,让人注意到了普通、老旧、在地方上看似平凡无奇的建筑,清整干净、修缮得体会有多么出色。在它之后,虽然不完全是它的功劳,中国的民居保护发生了很多变化。

1997年9月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是国内出台的最早省级区域性民居保护法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居群落的数量大幅扩大,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3处,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中有40处,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中有78处。2003年之后,每两年会公布一次历史文化名村,截至2010年,一共有169个古村落在列。从保护方法上,多数民居聚落在力争能够维持当地居民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在原址、原环境以“原形制、原做法、原工艺、原材料”加以保护。这样的想法虽然理想化,但确实在指导着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相当一批本可能消失的古建筑。

当然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面对的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状况。尖锐的矛盾里包括了大量人口、人均极小的可居住面积或可耕地面积这种看似宏观但其实上具体到每个人都上都很棘手的问题,也包含了长期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负面效应,非理性的“大干快上”造成的遗患时时处处可见;富裕地区的城市化需求又无法阻挡;与此同时,私有财产意识、人权意识与家族意识在断代缺失之后又正在飞速重建。

在荫余堂之后,2006年,瑞典方面曾经希望迁建安徽一栋名叫“翠屏居”的建筑,由于最终被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建筑,根据法律法规中文物不得外流的条款,这场交易被叫停了。2006年之后,没有国外公开买卖中国建筑的事件公布。成龙的迁建计划是否可以列入“古建筑外迁”范畴,我认为尚未确认:根据成龙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自述,这4栋捐献给新加坡的徽派建筑购于20年前,如今也已经不在中国,不再受中国法律法规管辖;同时它们是作为建筑还是私人(装置)藏品,性质很难确定。

荫余堂虽美,却是孤例。像这样将古建筑拆运到外国异地重建这种事恐怕很难再次发生,即使没有保护法规的要求,再遇到条件成熟、资料齐全的建筑,再有人愿意如此不惜巨资、时间进行细致的工作,也可行性太低。倒是有些人在国内暗地里做着将古建筑倒卖到异地的生意,不惜将形态完整的建筑拆成缺墙少顶的“危房”甚至是零散构件以获得买卖许可。倘若任古建筑七零八落、流离失所,可能真的有一天,中国人需要到国外的荫余堂们去看看,才能完整了解自家的祖宅、族村和家族历史。

独眼是建筑评论人。目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撰写书评及建筑评论。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吴英案的难解之谜是否有解了? 【转自 凤凰网, 标题有改动】 海归主坛 2015-2-21 周六, 11:12
[转帖]中国富人怎样把大笔资金送出国的? 海归商务 2015-1-08 周四, 20:55
[问题]海归网的旧帖怎么找啊? 海归主坛 2014-8-06 周三, 14:53
[转帖] 如何忏悔? 生活风情 2014-5-08 周四, 10:14
[转帖]真情何价?--- 王功权私奔有感 海归酒吧 2013-9-04 周三, 22:55
(转帖)佛眼看“爱情 海归茶馆 2012-2-16 周四, 10:02
[转帖] 你移民吗?。。。。。。肯定1111111呀,否则多2222222呀。 海归商务 2011-12-01 周四, 13:40
[转帖]我们眼前的风险隐患在“三个十万亿” 海归商务 2011-10-17 周一, 20:5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eo/cf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转帖]啥叫眼光?啥是手笔? 读后心潮澎湃, 嘻嘻 -- ceo/cfo - (4074 Byte) 2013-8-17 周六, 20:39 (243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