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金龜係列: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段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金龜係列: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段杨   
海未歸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金龜係列: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段杨 (902 reads)      时间: 2003-12-17 周三, 00:35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他肯定不是一个大众标准的乖孩子,小时候翻墙上
树,离家出走,但是数学一直拔尖,沿着他的兴趣,他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
他说,放飞兴趣,做好每一件事情,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做我们这行要象狼一样,
看到哪里有钱就要凶狠地扑上去抢,
要看得准,扑得狠。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外汇金融及亚洲资本市场首席副总裁,亚洲衍生产品部交易
主管。
1980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87年赴法,在高等经济商业大学(ESSEC)读M
BA,90年学成后在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任职。94年被派到香港主持成立亚洲区资本市
场、衍生产品部,工作至今。
段杨个子不高,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一套休闲的运动服,显得很精神。在采
访的时候,他一直在说:“其实我没有什么好采访的,我的经历很简单。” 的确,
在段杨的人生中,几乎没有走过什么弯路。与他的交谈中,他也没有流露出特别的
优越感,非常平和,
说话简洁直爽,蛮朴素,很少修饰。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踏实而坚定的气质,也
许正是这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混迹于众多频繁更换工作的“金领”群中,他却在一家公司一连做了11年,并
且做得成功,做得开心。他没有被太多的诱惑所吸引,从最初求职到现在,他都把
目光集中到眼前的事情上,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且热爱它们,所以他成功,所以他
快乐,所以他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他没有去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
但在他认真做完每一件事后,他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常听别人说,一个幸福的人,他工作一定不只因为钱或权,而是因为那是他所
热爱的,他的兴趣所在,否则,拥有了再多的物质享受,也不会感到幸福。
段杨应该算是一个幸福的人了。
段杨的太太非常美,长得很象太太口服液广告里的那个模特儿,只是更加有风
韵,有一个生活无忧的少妇特有的滋润和闲逸的气质。采访中,她亲切地坐在旁边,
听到高兴处,她不时拍拍丈夫的头,幸福和睦的氛围感染着我们。我们觉得,段杨
今天自信的神情和他稳定的婚姻应该是分不开的。
但段杨把今日的成就几乎全归功于“幸运”二字。难道真的是老天的特别眷顾?
天赐良机
我8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是要分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教书的,可我没
有去。读纯数学是个苦差,真的是很苦很苦。我读了5年纯数学,每天基本上就是在
寝室、图书馆、教室这三个地方打转。我读的是中法交流的那种数学班,平时很多
课程采用法语教学。班里的同学都是很厉害的角色;连当年湖北省高考状元都在我
们班上,我学得那么苦成绩还不算拔尖。压力非常大。有淘汰制,
大一人学的时候是40个人,一共淘汰了两批,到毕业的时候只剩下33个人了。一百
到毕业我们班都没有一个人谈过恋爱,可想而知平常的日子有多么的苦。想想前途,
觉得还是应该有些改变才好。
85年正是数理经济热门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其他两个同学就留在学校里一边当
助教,一边学习数理经济的研究生课程。幸好我及早作出了转行的决定,正好后来
就得了个机会。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大学从85年起每年向中国提供两个有奖学金的培
训名额。我们学校是中法交流中心,跟法国大使馆的关系向来很密切,大使馆就把
87年的两个名额都给了我们,要找两个读商科的人去。我转向数理经济以后是属于
经济系的,本科读的又是中法交流的数学班,当然很有优势。考试有点像GRE,只不
过是法文的GRE。结果我和管理学院的另一名助教曹伟民通过了考试,获得到法国去
学习一年的机会。我当初读中法交流班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出国,现在终于给我等到
了这个机会,自然很高兴。那时正是“出国热”热得厉害的时候。
我们班上毕业了33个人,有30个都出了国,很多人都成了数学博士、物理博士。
一切顺其自然
应该说到了国外我的心情是比较平静的,没有什么很激动的情绪。
最初到法国只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根本没有想到将来,也没有想到要读MBA。那
时的想法是读个博士出来回国能当教授就不错了。发展到后来,完全是顺其自然的。
第一年到法国的时候很苦。基本上没有出去玩过,连周末都要做很多作业。课
程很多,大多是些经济基础课,有法律、市场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
我感觉压力很大,又要过语言关。虽然以前在国内也学过法语,但法语毕竟不是母
语,到了全法语的环境总有点适应不过来。幸好以前读中法交流班的时候教我们的
就是法语老师,所以跟法国人沟通不是特别困难,文化上适应的也比较快。
读完了一年旁听的课程,我们本来应该回国了。但是出去这么一年就走,又拿
不到文凭,总有些不甘心。我们跟学校商量能否让我们作为正式学生读完MBA的所有
课程再走。学校答应了,但我们必须参加他们的全国统考。竞争不用说是十分激烈
的,ESSEC是一所法国有名的商业学校,每年只招收200名的学生,录取率大概只在
10%左右。中国人很少知道这所学校。那年参加考试的中国人只有3个,除了我和曹
伟民,还有一个是同济大学毕业的。我们要和全法国报考的学生一起竞争。
外国的考试不同于中国,中国考试考来考去都是考知识,考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但在外国则主要考你的能力。我们都已经有了大学文凭,学校并不怀疑我们读大学
的能力,只是想看看我们在这个领域有没有发展前途,是否适合留在这个学校学习
而已。考题的内容事先都是无法复习的。主要考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反应能
力等,是一种全方位的测试,出题很偏。笔试结束后由一个教授。
一个学生和一个行政管理人员或企业人员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里什么问题都有可
能出现,有个人问题,如你的野心,你的思路,你的未来;还有社会问题,有时不
光是法国的社会问题,可能中国的问题也会问,甚至会问如果你是教育部长你会怎
么做等等。三大考官从不同的方面来考查你的能力。让本校二、三年级的学生当面
试宫,是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他们最清楚什么人适合在这个学校待下去,什么人
不适合;教授则要考验你的知识面有多广,你的基础牢不牢固;行政人员或企业人
员,他们主要想看你是否具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在这个领域是否有发展前途。只有
通过这三重考验,你才有机会进入这所学校就读。那一年我们3个中国人都通过了测
试。
高等经济商业大学(简称ESSEC)是法国唯一一所教会私立大学。法国的大学分
两类,一类是政府办的公立学校,基本上法国的学生读完了高中就可以直接去读,
另一类是拿破仑时期办的一系列私立学校,包括高等商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等。
读这类学校要先读两年预科,再读三年正式课程。你也可以读完了一般的大学再去
考这类学校,考上了就可以插在二年级;读完两年后获得毕业证书。在法国几十所
商校中,有四所是最好的,分别是——高等商学院(HEC)、法国高商(ESSEC )巳
黎高商、里昂高商,其中里昂高商在里昂,其它三所在巴黎。ESSEC当时排名第二,
现在已经排到第一了。
有些人可能会奇怪,怎么私立学校还那么多人去读,竞争甚至比公立学校还激
烈?这是因为商业学校里的专业都是些很热门的专业,学校很有些历史,牌子又硬,
有很多单位争着资助学校的教学,
这四所商业学校每年只为全法国培养800名学生,由于人数少,各个单位都视之为精
英而争着要。学校的教学很正规,学生平时上课都要求穿西装的。说起这事我最初
还闹了个笑话。最开始去报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商校的习惯。我和曹伟民为了赶时
髦,去法国之前每人花15美金买了一套牛仔穿着,还戴上一副墨镜,把接待我们的
人吓了一跳!奇怪中国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MBA——从实践中学
作为正式学生以后要自己选专业,我是理科出身的,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就选
了金融专业。在国外主要的生活费来源是奖学金,
每月几百美金,生活费是基本够了。我很庆幸的是我在法国没有打过一天的工;除
实习工资外,唯一挣的几千块钱是帮学校翻译文章得来的。我不喜欢打工。中国人
在外国打工,无非是在餐馆里做些洗盘子之类的活,我觉得于这种活对我的个人发
展没多大用处,便不愿意去干,宁愿生活苦点,空闲的时间也可以看些自己喜爱的
书。

国外的MBA跟现实联系得很紧,学习用的那些数据基本上没有两年以前的,很多
都是最新的数据。课程也和实际联系很紧,例如市场营销学、广告学、计算机、宏
观经济、微观经济等。那时的计算机还没普及,用的是那种大型的机器,微机还不
流行。能够有机会学编程我感到特别新鲜——在国内对计算机接触机会太少——因
此特别认真去学。但这些课程最主要是教给你方法论,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不一定
全部都有用,很多东西还是要从买践中学,从工作中慢慢学。
MBA课程最大的好处是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每年有三个月必须到企业实习,要写
实习报告,还要算学分。法国学校的计分最高是20分,能得16分以上就算优秀。我
第一次实习是到法国雷诺汽车公司,为一位ESSEC的老校友工作。我用PC机编一个投
资分析的软件。先用半个月的时间了解他们的工作;然后一边看书,一边做。
用三个月编了出来;又花了五个月修改,他们觉得很满意,毕业时还介绍我到雷诺
自己的信贷银行见工。最后我的实习成绩得了16.5分,一下子挣了6个学分,相当
于6门课,感觉特别高兴,因为修满33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实际上MBA就第一年比
较难读,熬过了第一年,剩下的两年就可以混日子了。课都是自己选的;每门课一
个学分。实习的时候每个月雷诺还给我三千块,我一下子富了起来。
有用的敲门砖
求职的时候我发了十几封信,全是投到保险公司和银行,因为喜欢金融这个行
业。M6A的最大作用在于它是一块敲门砖!ESSEC这块招牌就很管用,而旦校友遍及
各大金融机构。所以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费什么周折。当时有几家保险公司、信
贷公司什么的也在同时谈,里昂信贷是最早给我答复的。
在法国找工作面试一般要两到三次。我先是同人事部门的领导谈了一个多小时,
再跟用人部门的领导谈,最后他们让我到猎头公司做了一个测试。这也是一个与专
业无多大关系的测试,主要是测智商方面的东西。看你的思维上有没有黑洞之类,
给你看一些拼图呀什么的。在外国特别流行做这种测试,升学、就业,都要做这种
东西。这中间的过程用了大约三个星期,他们给我寄来了录取单,我看到工资、待
遇等都还合理,当即就用公用电话给了他们答复。这就到了里昂信贷银行资金部当
交易员。
虽然后来还行两家有名的保险公司,以及雷诺也说要我,但我都没再考虑那么
多。那时最渴望的是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站稳脚跟。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里昂信贷的工作。一个月一万多法郎的工资,比一般法国
人的工资还高。我很幸运,去到做了三个月就到了年底,分红一下子给了我两万法
郎,加上工资一共有5万,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把我给乐坏了。花钱花得大方
起来,经常请哥们儿去喝酒、看电影。
唯一令我苦恼的事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拿不到工卡(相当于工作证)。在法国
按法律规定不拿到工卡不能正式参加工作。但在法国,外国人又是一般很难拿到工
卡的,特别是东方人,政府给你很多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去公司
求职,公司要你先有工卡;才跟你签合同;而你去政府部门办工卡,他们又要你先
出示工作合同。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工卡,而没有工卡又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怪
圈。所以在我以前的中国学生很少有留下来找工作的,一般都是读完硕士又读博士,
读完了,也就回国了。
但是里昂信贷对我很好,我没有工卡,他们就让我先以实习生的名义在公司工
作,工资照拿。到学校签证明倒很顺利。我拿着公司的实习合同回到学生科签证明,
他们糊里糊涂就给我签了,也不知道我毕业没毕业,还是不是ESSEC的在校生。实习
合同是三个月到期的,到期后工卡还是没有着落,我又去延了三个月,这样延了两
次,毕业九个月以后我才正式拿到工卡,安定下来。本来拿到工卡以后才算是被里
昂信贷正式聘用,还要试用半年才能成为正式于部,但实际上我在里昂已经工作九
个月了,我那个部门的老板就没有再等这个时间,立即就让人事部门帮我办了。
小试牛刀
资金部是银行的资金运作部门,我们交易员平时的工作有买卖货币、债券、期
货等。最初接触这些大宗的钱财交易当然有点紧张,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在里昂银行自由度比较大,那时市场还没有监管,做什么生意老板基本不管你,
即使涉及的是几亿美金的生意。同事大都是上面所说的那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在工
作上我没感到什么差距。开始我只是接接电话,记记价什么的,三个月以后才慢慢
学着做交易,先是模拟,然后再接触报价什么的,半年后才正式上手,因为错了小
数点后面一位都是好几万美金,甚至几十万美金哪!在市场没监管的时候,完全有
可能发生类似巴林银行的事件。我们做的事情甚至比那主人公尼克·李森做的还复
杂。不过一定额度的失误是允许的。
我们组有三个人,刚好分别毕业于巴黎三所最著名的商业学校。开始我做法郎,
慢慢地也做外币。我一个人看五六个盘,法郎、马克、美元……有一次我一下子做
了一单七亿美金的生意,半小时以后上司来到交易厅,可他什么也没说,只定定望
了我几眼。我想他肯定想这个小子还满胆大。
那次92年英镑贬值,我头天晚上听到新闻,第二天7点不到就赶到交易厅,我是
第一个到交易厅的。到了以后马上拿起电话问伦敦交易所的报价。当时的情形的确
很紧张。英镑受到狙击,英国中央银行为了不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就只有拼
命加息。平常利息波动0.1都己经算是很大的了,那次的波动是平时的十倍都不
止。两个星期以后意大利里拉也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不过那时我休假去了,我有
个同事亏了很多。遇到这种事最麻烦的是一开始加息,加到一定程度还维持不住时
只好让它退出,退出后又马上减息,如此大的波动往往在两天内发生,如果你两次
都做反了那就惨了。后来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有了一次的经
验,第二次的就不算什么了。那年我的英镑是赔了,幸好马克方面赚了回来,所以
总体上还是赚钱的。第二年是个好年头,市场的方向比较清楚,那年是我在法国赚
钱赚得最多的一年。
吃遍巴黎
巴黎是一个比较排外的城市,不像美国的纽约。法国人,特别是巴黎人比较高
傲,能读商校的巴黎人家庭背景都是非常好的,跟他们很难深交,但彼此之间相处
还算融洽。我和外省的几个法国人关系还不错。
读书的时候,我和同住的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吃。刚到法国;觉得学
校的饭菜实在难吃,习惯了以后发觉还是不错的,又便宜;一餐只要10个法郎:包
括头道菜、主菜、甜品和奶酪等。我和合反经常在宿舍自己弄菜吃,我做我的中国
家乡菜,他弄他的法国家乡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有的时候教授们也很好奇,
想知道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比如有个经济学的教授,是法国竞争委员会的主席,
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就把我们请到他家吃饭,我们也回请他。我们就这样相
互请,从吃文化中相互增进了解。春节的时候我们一些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做饭吃,
还把校长和负责我们外国学生事务的主任请过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当年能得到奖学
金可能和跟这些教授们的良好关系也是分不开的。
我真正的铁哥儿们则都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大家经常一起打牌,下棋,吃饭,
喝酒;看电影……到后来我工作了,经济条件好了,买了车,就开车出去兜风。我
住的地方高诺曼底大概只有2小时的车程,周末我们有时就到侮边兜风;或者在巴黎
周围转转。法国人很喜欢看电影。一有了新电影我们就会买票去看。我们看的多数
是法国电影,有时也看美国电影,欧洲其他国家的电影很少。没有在法国生活过的
人可能会觉得那些法国电影不怎么样,只有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才能理解那种法
国幽默。
在法国的日子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日子。银行交易员的权力挺大的,有时几
乎可以控制整个金融市场。于是外面的Broker们都抢着巴结我们。一般是请吃饭,
我几年内把法国最好的餐馆都吃遍了。还不光法国,伦敦的名餐厅也去了不少。一
般是吃中饭,有时从中午12点一下子吃到下午4点。法国菜很有意思,有些很古怪,
比如烤猪血肠,把猪血灌到肠子里,在中国那里见过这样的吃法!
法国的酒文化很发达。吃什么东西喝什么酒是很讲究的。比如吃鱼一定要喝白
酒,吃肉就要喝红酒等。我原来在国内是液酒不沾的.到了法国也渐渐爱上了喝酒,
爱上了研究酒文化。圣诞节到了,Broker们打听到我们的住址,便派速递公司的人
往我们家里送酒;每年大概有20箱酒的样子,喝都喝不完,并且都是些好酒。我们
那帮哥们儿聚餐的时候最喜欢叫我了,因为只要我到场,就一定有好酒喝。
除了请吃饭和送酒,Broker们还给我们送球票。有一年的欧洲杯半决赛,是马
赛对斯巳达克的,他们包了一架小型飞机,一下班就把我们20几个交易员送去看球
赛。球赛完了又把我们接回来。
法国的生活节奏很慢,很悠闲。法国的餐厅有很多靠窗的座位,你要上一杯咖
啡,在那里坐上一整天绝对没有人管你。假期又多,主要的假期有两个:夏天有两
三个星期,一般是到海边休假;冬假则一般到法国、瑞士或意大利滑雪。
香港——明智的选择
93年底,因为全球都看好亚洲,里昂银行也不甘示弱,要在香港成立亚洲资本
市场(现在统一叫资金部),这是个全新的部门。直属于总行,不归香港分行管。
由于我是部门中唯一的亚洲人,上司找我谈话,想把我派到香港负责调期和期权部。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选择。因为我只要待到94年6月就可以申请法国永久居
民。留在法国还是来香港?我犹豫不定。后来还是决定来香港,我觉得我既然是被
派去香港,只要还在这家银行工作,以后还是有机会回法国的。后来我发现这个选
择是对的。
国外毕竟是国外,中国人在那里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香港我找到了更大
的发展空间。香港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我在中国长大,又在国外待了六
七年,可以说对东西方文化都很熟悉了,到了香港后很快上手。除了我,总行里还
派去了几个法国人,
又在当地招了几个人,就开始了工作,在香港我还是管交易。其实对我副总裁的头
衔你们没必要那么看重,在国外这种大机构里,你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到时候就会
升上去的,没什么实际的意义。懂行的人更看中的是我是部门的头儿。
我的确是个很幸运的人,一生中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当初转到数理经济是我最
根本的转折,如果继续搞纯数学,自我感觉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很枯燥,顶多是个
讲师、教授什么的,能否混上还是个问题。转到学经济,才会有我后来的这几步,
即使我不去法国,将来也必定有其它机会。到ESSEC读书又是个很好的机遇,ESSEC
是个很好的学校,我本来不知道,是去了以后才知道的。很多人读了其他学校的,
读到博士、博士后还是找不到工作,而我读完MBA一出来就找到了这份很好的工作。
选好专业真的非常重要。后来到香港,就更不用说了。
里昂信贷与赚钱
90年代初里昂信贷银行还是全球第七大银行,但93-94年银行巨额亏损,这给
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很多银行担心里昂信货会倒闭,都不愿意跟我们做生意。
实际上里昂信贷倒没那么容易倒闭,毕竟是法国最大的国有银行,政府持85%的股
份,连老板都是财政部委派的,全行有6万多职工,法国政府怎么可能让它倒闭?但
客户们还是有疑虑。比如说中国大陆,原来跟我们合作得很好,大亚湾核电站项目
中我们是贷款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我们做了很大一部分的。后来银行出了事,中国
银行也不愿和我们做生意了。和中国的银行之间有几年空白,没有打任何交道。没
有客户,找们就只能拿自己银行的钱去炒。除了东南亚货币,全球美元、澳元的盘
也是归我们部门管。一开始港币是分行管,后来合并了,也是我们管。96年银行的
情况才开始好转。
98年亚洲金融风暴我倒没有受多大影响,也是有92年的经验垫底。实际上我们
这行就喜欢波动。只要市场波动大,你的方向又抓准了,就能赚钱。有的时候还真
得讲讲运气。金融风暴来之前两个星期,我本来有一个马来西亚货币,是一年前以
很贵的价钱卖给渣打银行的,本来是一个五年期的盘,一年来市场变化不大,他们
觉得吃亏了,要求平盘,我同意了。结果两个星期后就大涨,如果我不买回来的话
可能要亏几百万美金了。上司笑着跟我说:“你看看你,要是不平盘的话你可就惨
咯!”
在资金部待了那么多年,每天面对这么大数额的钱早已没有了感觉。在我们的
概念中,钱早已不是钱,而仅仅是一堆数字。我们仿佛仅仅在做一些数字游戏、风
险游戏。在我们的眼里一百万跟一块钱没什么区别。一笔普通的交易都在上千万美
金,大的上亿美金。可能我的性格比较稳重,天生比较适台待在这个部门。
能进入这个部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来以后专业和文凭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这个MBA和别的没读过MBA的人其买也没什么区别,我们部门中还有学工程的呢!
MBA主要是帮你打开思路,教你一个方法论。并不是每门课一拿到实际中来就能用。
但说实在的没有MBA这块敲门砖我也进不来。
用得比较多的课程大概有计算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金融。计算机是因为日常
操作要用;我们做的工作中宏观经济是基础,经济学理论当然要用;还有国际市场
的变化你也必须了解,所以国际金融的知识也很有用。而那些什么广告学、营销学、
会计学之类的课程在我这个行业中就基本上没用过了,在其他行业可能有用。
这个部门就是同风险打交道。市场不是升,就是降,机率各占50%。你有了一
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规律,赢面当然就大于50%咯。压力当然也有,别人赚钱你
不赚钱的话老板就要找你。但工作又不光是你一个人在做的,后面还有整一个团队
在支持着你,也没什么好伯。当然,这份工作有这份工作的艰辛。上班的时候大家
脑筋都绷得紧紧的。虽说上班时间规定是朝九晚五,但我们从没按这个时间上过班。
早上一般八点半已经来到银行,晚上要到六点半或七点才走,有时要忙到晚上十一
二点。并没有人强迫我们这样做,下了班大家自然可以走,也没有加班费,但大家
都自觉地留在银行,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做我们这一行要像狼一样,看到哪里有钱就凶狠地扑上去抢,要看得准,扑得
狠。
除了银行上的事情,我自己也做一些个人理财。说得好听是投资,其实也是投
机。股票也炒,外汇也做,期权、期货也做。有亏的时候,但一般还是赚的。我一
般会放得比较稳,比例也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因为我的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工作上
面,搞太多自己的东西就没时间去做工作了。将来可能会考虑多一点投资的东西。
平淡而美满的家庭生活
我的妻子是我的第一任女朋友。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在朋友家认识她的,后来我
就去了法国。在法国有四年半我没有回过国。首先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奖学金仅仅
够平常的生活费。再说也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要操心学业,后来又操心工作问题,
怎么在法国站稳脚跟的问题。法国的假期虽然多,但也要你在单位工作满一年以后
才可以有休假。两人怎么联系?打电话罗。开始还每周写一封信,后来是每月写一
封,再后来,信也不写了,就打电话,每周一次。因为我那个部门可以钻空子打电
话,(笑)打国际长途。四年以后我回国结婚,之后她也到了法国;到现在已经有
十年了。开始一直没要孩子主要是考虑事业还不够稳定。现在女儿两岁多了,很调
皮,比我小时候还调皮!
我小时候真是很调皮的,翻墙上树,恶作剧不断,没少挨打,学习上就爱靠些
小聪明取胜。我曾经有过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一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跟爸妈
吵了架,一气之下跑到外面。那天天很黑,还下着雨,我躲在体育场旁边的草垛里,
听到爸爸喊我的名字也不理。夜深了,一片寂静,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我还只是
十一二岁的孩子,觉得有些害怕,便爬到树上躲起来过了一晚。第二天早晨爸爸才
找到我。
第二次是读初一了。我记得那天是端午节,我在一个还没有建好的房子里过了
一夜。同学还给我送粽子吃。那时候的脾气真倔呀!长大了以后,见的事情多了,
性格也有所改变,开始考虑别人的感受了。生气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没那
么难受了。出到社会,也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
我的女儿小小年纪,巳经比我当年还倔了,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要到手才甘
心。就说上幼儿园吧,坐校车头几天还挺新鲜,后来嘛,死活不肯去。每天一上校
车就哭,结果把整车的小朋友都惹哭了。我的朋友都说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的确
很聪明,很会观察,学东西很快。她每次坐我的车我都帮她系安全带,系了几次,
她竟然就自己学会了系安全带的技巧,一不高兴就自己把安全带弄开,吓我一跳。
她学东西快,忘得也快。一岁多的时候学跳舞,跟着音乐扭屁股,很好玩。后来不
学了,学画画,学了一下又不学了,贪新鲜。反正她现在还小,就由着她玩吧,我
也没要求她将来一定要按照怎样的一条路走,一切都凭她个人喜欢。
我和妻子都是喜欢过一些平淡的日子的人,我平常的工作她是从不干涉的。家
里的财政也是我管。我这人比较随意,正式场合下我穿的衣服可能好些要到法国买,
但平时在街上买的几十块钱的T 恤我也一样的穿。刚来香港时我100多块钱的手表也
一样戴着去上班。
现在的生活过得比较安定。下班以后基本上都在家里,有时跟朋友聚一聚,喝
喝酒,聊聊天。没有朋友我觉得是一件很难过的事,但我选择朋友也是很严谨的,
不是跟什么人都能做朋友。具体什么标准我也说不上来,主要看感觉。我现在圈子
里的朋友大多有着和我相同的境遇,都是在国内读完大学,到国外进修,然后再回
来的。外国朋友虽然有,但不是很CIOSE ,可能毕竟文化背景不同。周末我喜欢打
打高尔夫球,或者到海边走走,游游泳。我的假期很多,每年有 6个多星期,休假
的时候我经常跟妻子到国内外旅游,或者回法国。
是否要改变?
烦恼嘛,怎么可能没有呢?我又不是神仙,神仙可能也有烦恼。人的欲望是无
止境的,赚了一万块,你会想赚10万,赚到了10万,你又想100万。人总是随着自己
眼界、阅历的丰富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追求。
我刚刚拿到了香港永久居民证,因为在香港已经住满七年了。
但这张证对我的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不一定就在香港待下来,说不定过两年我就跑
其他地方去了。人生的际遇很难说。
危机感嘛, 有还是有一点,银行这几年竞争越来越激烈,合并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合并,裁员是难免的。我就见过几次同事被炒;根本用不着等到48小时,上午谈
完下午就要求你离开,有时连东西都不能收,这种事是有点sad,有时也不免令我有
兔死狐悲之感,但我尽量不去想它。那样我的心情才可以一直保持平静。
里昂派我来香港已经有七年多了,外派很少会做那么久的,一般都最多是五年
就会被派回去,或者调到其他地方,我算是很特殊的。反正做到这个份上我也不想
回去了。去年我巴黎的上司来了解了一下情况,也说这样干脆你还是别回去算了就
在这待着吧。虽然回法国享受得可能会更好。法国人的平均收入不是很高,我在法
国也可以算个富人了,但在香港还不行,香港的富人太多。不过在香港的生活很舒
适。
到底要不要改变,我现在也很矛盾。现在的工作虽好,毕竟做了这许多年了。
人嘛,总是不断需要一些刺激的。我自觉自己不是个能静下来的人,竟然在一个环
境中做了十几年,我都觉得很奇怪。但人人都有些无奈的地方,我毕竟已经不是自
己一个人了。
这几年在香港虽然不断有猎头公司的人找我;甚至有些银行的主管还直接跟我
谈,但我都不是很感兴趣。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待遇也差不多,做生不如做熟。我
还要考虑到家庭的原因,自己一个人的话倒无所谓。我有一些国内的同学做到了国
企的高层;虽然他们的薪水不高,但权力很大,还是蛮好的。如果换我,我很难说
愿不愿意。我如果改行也许会自己开公司吧,享受一下自己当老板的滋味。现在的
工作再好,也只是帮人家打工而巳。不过,想想而已。
人生的际遇很难讲。
开心就好!
姓名:段扬
英文名:Yang DUAN
出生年月日:03. oCt.62
血型:O
星座:天平座
爱好:葡萄美酒夜光杯
自认为的个性:随和
最常做的运动:gOlf
最喜欢的电影:Delicatessant(黑色幽默)
最难忘的书:古大侠之《陆小凤》
最动听的歌:hotel califorina
最敬仰的人:当数金庸金大侠小时候
最想从事的职业:军人
未来最想做到的事:说得好听点是去周游世界,难听点是做晃晃
最开心的事:得一虎女
最尴尬的事:大四时上食堂买早餐,不幸被挤倒在地,身边正站着那位心仪的外文
系女生
最讨厌的事:不守时
最震撼的一件事:看见女儿出生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亲情友情,当然还有自由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只要努力定有回报
留学生活饮食观
1、“填饱肚子”型
为了省钱、省时,同时也懒得花。心思在食物上。三餐照常打理,
只是重量不重质,吃东西只为了填饱肚子。速食面、电视餐、热狗、汉堡,来者不
拒,解决一餐是一餐。到了周末才找几个朋友上馆子打打牙祭。
2、“暴饮暴食”型
这种人通常对工作过份投入,非到工作告一段落,才发现头昏眼花,口乾舌燥,
饿得人直发慌。于是狠狠地大吃一顿,或两顿合为一顿吃,吃个人仰马翻。
3、“补偿心理”型
有些人因精神上有所失落,或功课压力太重,不断地吃东西来寻求补偿。这种
人通常什磨都可以吃,水果、饼干、蛋糕、马铃薯片、汽水、巧克力、坚果,乱吃
一通,而且吃个不停。
4、“节食减肥”型
这一类型清一色是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对美国的牛排、蛋糕、冰淇淋、巧克
力、起司等敬而远之。每天以水果、生菜或低卡路里的食物果腹。吃得手脚发软,
头昏眼花。
5、“口脑并用”型
这种人最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时问,进餐的时间也不忘“并行处理”。一边进食,
一边看报纸、读小说或听电视新闻播报。也有人一边啃三明治,一边赶报告;或一
面吃便当,一面想着自己的论文。
爱因斯坦就是这种类型的极至——站在餐厅门口,满脸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已用餐
毕将离去,还是正要入内用餐。
6、“远厨”型
这一类的朋友,大多没有进危厨的兴趣或经验。从前的日常三餐大抵都是“茶
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责无旁贷时,才发现洗、切、煮、炒,到最后的善后料
理,简直是繁琐而无趣,更谈不上成就感。常常是兴致勃勃的大张旗鼓,不一会却
油烟密布,呛得直打喷嚏不说,偏又警铃大作,惊动了周遭的室友和邻居,叫人尴
尬得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油花四溅,骇得花容失色,抱头四窜。最后只好狼狈不堪
的败阵下来。因此,久而久之,也就从善如流。速食面、冷冻餐和餐馆外卖就成了
三餐不变的公式。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金龜係列: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邢林(ZT) 海归论坛 2003-12-17 周三, 00:44
金龜係列:日本樱花银行林军 海归论坛 2003-12-17 周三, 20:43
金龜係列:太太口服液公司副总裁王惟尊(ZT) 海归论坛 2003-12-17 周三, 00:54
金融时报:中国经济好似骑在自行车上的大象... 大拐点即将到来 海归商务 2011-5-08 周日, 00:53
看清金融风暴:美国最大的毛病是政企不分,企业渗透政界的现象严重,二战后更是... 海归主坛 2009-2-02 周一, 11:30
没事找事系列:英国 金融时报:中国恋人最不信天长地久? (转帖,不代表本人... 海归茶馆 2008-3-16 周日, 15:24
[转帖]一块美金的代价:美国汽车文化始因一瞥 海归主坛 2007-7-26 周四, 12:09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并未“偷走美国职位” 海归论坛 2006-4-06 周四, 05:22

返回顶端
  • 金龜係列: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段杨 -- 海未歸 - (26678 Byte) 2003-12-17 周三, 00:35 (902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