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海归创业系列: 上海的硅谷神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海归创业系列: 上海的硅谷神话   
haohaidong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加入时间: 2004/04/30
文章: 270

海归分: 26430





文章标题: ZT-海归创业系列: 上海的硅谷神话 (1372 reads)      时间: 2004-11-29 周一, 06:53   

作者:haohaidong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很多东西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当时无非只是一种信念。许多人投资、创立公司并不见得都能成功,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失败的。成功的人回想过去会讲出一些故事,但这个故事可能和你一开始想象的并不太一样。”
2003年5月15日,杨崇和坐在记者对面说这番话时,离上海新涛科技以8500万美元被美国半导体大厂IDT并购已过去两个年头。
1997年,新涛公司上海公司成立。公司创立以来两次成功融资共940万美元;2001年4月,更是发生了中国产业界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涛以公司融资的近10倍的价格被美国IDT公司并购,写下硅谷人在上海创业成功的篇章。
硅谷模式以及两次融资的成功
1997年初3位从硅谷回来的创业者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新涛科技有限公司,这是第一家以硅谷模式回国开办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当时新涛的最大股东是总部在美国旧金山的华登国际创投公司。华登当然希望新涛能以硅谷的模式来运作,可国内那时候还没有风险投资这个市场。为了让公司按照原计划成立,他们3个创始人就把所有的资金都拿到美国成立了公司,然后再把钱拿回到国内成立一家全资的子公司也就是当时的新涛。“我们那时候其实就是把资金兜了一圈,国内在当时根本没有创投这一概念,我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我们这种模式虽然不敢说是什么创举,但也给国内开办公司的模式开了先河。”就这样新涛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和模式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一个公司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新涛成立之初曾经两次成功融资共940万美元。提起他们融资成功的秘诀时,杨崇和认为他们当初能够成功融资的重要因素是他们拥有一个好的团队。
当时公司的3位创始人,董事长岑英权20世纪60年代从香港到美国读书,总经理黄浩明20世纪70年代从台湾到美国深造,总工程师杨崇和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到美国留学。他们先后在硅谷供职于美国公司,都有不同的经历,从技术出身的3个人一个转向市场销售,一个转向生产管理,杨崇和当时还是主要负责技术。他们3个人分管公司发展的三大块,而且3个人都有一定的经验。凭借3个人的名气,新涛很快就筹到第一笔资金,投资者包括上海华虹微电子集团、华登创投等。
谈起第二次融资过程,杨崇和显得比较轻松:“一个公司肯定会经历几次融资的过程。有的公司是一次就融资比较足,这样的好处是万一有风风雨雨还可以抵挡;我们的方式是分几部分融资,这样就可以把公司的股份尽量地保留下来。第一次融资公司有了像华登、华虹等实力比较雄厚的投资人背景;公司本身到了一定的位置,技术产品也已经问世,所以第二次融资就相应的会有投资人愿意投资金进来。”
就是被杨崇和认为相对简单的第二次融资在当时也是出了一点小小的状况。1998年是Internet最红的时候,大多数投资人的眼球都被网络吸引了,而钱又是一个定数的东西。如果投资人都把钱投在网络方面,那么别的方面相应的就会减少。同时在新涛第二次融资的时候美国本部公司的一个主管技术的人员因为个人的原因离开了公司。这些都对新涛的第二次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杨崇和他们一方面向投资人表达公司的前景,用新涛良好的技术让投资人信服;另一方面他们极力说服投资人相信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中国在当时还没有表现出这么好的前景,许多投资人都对此表示怀疑)。“现在回头看结果还是不错的,投资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说明他们自己也很有眼光的。”
两次融资为新涛带来了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我的观点,一个公司融资最重要的3个方面,首先就是团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吸引投资人的就是我们良好而且合作默契的团队,我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把公司带到好的位置,使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在我们的计划之中。第二点就是你的技术你的产品。作为高科技公司,技术是公司的生命,只有好的新的技术才能在本行业不被淘汰。最后一点就是市场,市场固然很大,但还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很好的客户。”
新涛在1998年为了证明自己拥有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能力,他们的第一个客户选择的是日本松下,这笔生意创下中国大陆设计芯片出口给先进国家的第一桩。新涛凭着可靠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充足的供货拿下了这第一个定单。“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的行业,不像消费行业需要很大的广告效应,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新涛也确实用他们的实力证明了这一点。
硅谷科技界高价被并购神话在上海的演绎
2001年4月17日,在纳斯达克指数持续走低的时候,由硅谷留学生创立的新涛科技作价85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IDT公司。当时许多人把这2001年国内十大并购之一称做是硅谷科技界高价被并购的神话搬到了上海,新涛的故事成为许多投资人和创业人的希望。
“当时公司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也没想到就要被并购,一开始还是想把公司做大自己上市。很偶然的机会和美国IDT公司一接触,他们对我们拥有的技术、市场还有研发队伍都很感兴趣,就半开玩笑地说卖给我们得了。后来就开始半真半假地了解这件事情,我们发现双方都很有诚意,就向董事会报告这件事情,董事会认为不错,支持我们继续做下去。我们要为投资人负责,就继续促成这件事情,最后就谈成了。”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吸引美国IDT公司并购新涛的主要是他们先进的技术以及中国这个大的市场。在当时新涛的技术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财务规模必须够大,才能与思科等大厂搏斗,闯出知名度。要稳稳地拿下定单并不容易,他们总有难打入第一线的挫折,这也是新涛卖给美国IDT公司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IDT公司在美国是一家很有名的公司,但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所谓没有人听说过不只是一般的老百姓,就连业内人士都很少有人听说过。2001年4月,新涛被美国半导体大厂IDT并购,这一事件使美国IDT公司在国内一夜之间名声大振,同时这也为美国IDT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起令许多投资人、创业人都很神往的并购一事时。杨崇和对自己当时所做的决定还是非常满意的。
新涛与美国IDT公司最后成交是以现金的交易进行,而不是股权转换。今天看来这充分体现了杨崇和的精明之处。“我们是2000年下半年开始与美国IDT公司谈并购的价格,开始谈的时候价值要比8500万美元高得多,但这个价值的前提是美国IDT公司当时的股票在每股100美元左右;但到了2001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网络泡沫出现并影响到通讯业,美国IDT公司也是做通讯产业的,他们的股票当时已经跌到了三四十美元。我们双方的压力都很大,美国IDT公司公司股票掉下来受到股东及股民的压力;作为新涛来讲从最初的谈判的1亿美元价格跌到了9000万美元之内我们也很有压力。”
“从谈判本身来讲,我们当时最明智的一个选择就是放弃用转换股权的方式交易而直接用现金来进行交易。当时看起来美国IDT公司的股票跌到30多美元已经到底了,上升的空间应该很大的,但那时候完全凭着我们的分析和以往的经验认为还是不保险。股票这个东西并不是你所能把握的。”美国IDT公司当时是一个拥有5000员工却有将近10亿美元现金的公司,钱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就这样新涛被并购是以现金成交。后来美国IDT公司的股票跌到了10美元一股,又跌了三分之一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怪不得现在想起来杨崇和都感觉格外地骄傲。
给自己正确的定位
公司被并购后问起杨崇和前后的差别,他显得很坦然:“并购后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在公司运做方面。并购之前主要是自己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公司的研发方向,自由度要相对大一些。现在做事情自由度相对小一点规范性可能会多一些。不过被并购之后我们有更加足够的资金来运作,技术产品方面也做得更好更快,公司在市场方面的渗透力也进一步增强;但是作为小公司市场销售方面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在杨崇和看来,作为创业者的企业家更多的是有破有立、敢干敢闯的精神与态度;大公司里面可能更像职业经理人规范性加强。这两种工作对他来说只是方式不太一样,但都是一种挑战:“我喜欢接受不同的挑战。”
1994年杨崇和回国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认为放着在美国那么好的条件跑到中国来很让人想不通。“我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国的台湾和新加坡、韩国以及日本半导体事业发展很成功,我就想如果中国大的政策方向不变,将来中国的半导体事业一定会做得更好。”现在再看杨崇和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而10年前这还是一个很长远的观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是一个很传统、很中国化的人,在国外十几年始终没有一种归属感,内心里时常觉得很空。”杨崇和曾对朋友讲,回去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并享受在中国的生活,如果只是为了事业、金钱才回国创业那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2001年新涛被并购时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只有50家,不知是不是新涛给投资人带来的成功大大的刺激了创业者,现在国内的集成电路公司已到了400家。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回头再看这400家公司中可能剩下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回首自己回国创业的8年经历,杨崇和始终觉得要把事情做成功重要的是踏实与专一。



作者:haohaidong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创业家》杂志: 一代硅谷中国创业者的两世人生 (以及华源会的前世今生) 海归商务 2011-1-17 周一, 10:19
硅谷华人创业论坛近期聚会(硅谷 and 北京 ) 海归论坛 2006-7-22 周六, 02:17
[讨论]海龟创业项目:海洋科技的 项目找投资与合作 2012-7-18 周三, 18:56
旅美海归谈回国创业经验:中国发展机遇伴随挑战 海归茶馆 2012-2-10 周五, 22:32
创新创业环境:“海归”的期盼与梦想 海归茶馆 2012-2-05 周日, 18:38
[讨论] 海归创业互动:答不出这些问题就不要去创业!!! 创业论坛 2006-12-04 周一, 13:28
[转帖]"海归派"创业调查:“给老外打工 不如回国创业” 海归论坛 2006-2-17 周五, 07:56
ZT-海归创业系列: 创业,仅有激情是不够的 海归论坛 2004-11-29 周一, 06:5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haohaidon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ZT-海归创业系列: 上海的硅谷神话 -- haohaidong - (3786 Byte) 2004-11-29 周一, 06:53 (1372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