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时事评论 - 贴一篇旧文:10年前给北京市政府关于修建城市轻轨的建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时事评论 - 贴一篇旧文:10年前给北京市政府关于修建城市轻轨的建议   
江湖先生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5/02/11
文章: 221
来自: jiahua98 AT yahoo.com
海归分: 31842





文章标题: 时事评论 - 贴一篇旧文:10年前给北京市政府关于修建城市轻轨的建议 (1704 reads)      时间: 2005-2-28 周一, 14:48   

作者:江湖先生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不知什么原因, 最前面的部分没办法打开了. 前面主要是我对莫斯科地铁的观感和受到的启发.

在90年到莫斯科第一次出国公干的以后几年里,因为工作和留学的机会, 我先后到过维也纳,苏黎世,日内瓦,巴黎,布鲁塞尔,汉堡,哥本哈根,斯德哥尔莫,柏林,慕尼黑等一些欧洲的大城市。这些欧洲的大城市除了风景漂亮,经济发达之外,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这些城市都有类似莫斯科的地铁系统, 有的更先进。 我是因为第一次出国到了莫斯科,待的时间又比较多, 所以先如为主,对那的地铁印象比较深刻。实际上,按照修建的先后顺序,一定是西欧在前了。

说是地铁,实际上很多城市是地铁和轻轨甚至是火车的混合系统。在城市里,是地下铁,到了郊区,就成了地上跑的轻轨,将大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镇以及风景名胜全部连接在一起。这样,整个城市的效率很高,虽然城市很大,人很多,车也很多,但仍运转的井井有条,节奏很快。在工作日,人们主要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轻松,快捷,准时,节约(欧洲的汽油和停车费用十分昂贵)。这样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十分有益。因为街道上汽车的低速行驶,停车等待,发动机空转的时间较少,所以汽车的废气排放也大大减少,从而也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我忘了,不知是在德国还是瑞士的规定,为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在等待红灯时要熄灭发动机。

很多年里瑞士都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苏黎世经常是全世界城市排名里的首富。苏黎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更是十分发达。苏黎世因为城市不大,并没有单独的地铁系统。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有轨电车,覆盖全市的几乎所有街道,车站间隔不远,全部是自动售票,路线非常清楚,时间十分准时。市中心的火车站很是繁忙,是连接苏黎世和郊区的卫星城镇,苏黎世和瑞士其它城市以及欧洲其它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更值得一提的是苏黎世火车站直接和苏黎世飞机场有铁路相接。苏黎世机场的最低下一层就是火车站台。下了飞机,可以推着行李车,下扶手电梯,直接到地下火车站台乘车进城。写到这,讲一个小插曲,瑞士人在精密机械加工制造方面的水平极高,声名显赫的瑞士手表可能是代表。这种水平也体现在苏黎世机场的行李手推车上。这种手推车的设计十分独特,可以放上大的行李提箱,一个人推着,上下扶手电梯,绝无惊险之虞。电梯不是那种厢式的,是上下有扶梯滚动的那种。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手推车,但和瑞士手表大概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以下讲讲我在那以前对北京和国内其它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的看法。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那时也经常国内各处跑。很多城市公共交通给我的感觉都是头疼,好象城市交通问题是国内很多城市的通病。广州可能是在中国大城市里第一个在城市里修建高架公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城市。刚开始好象效果还不错。但是后来城市可能发展太快,车多人多,很快就不堪重负了。城市里汽车,自行车,行人混在一起,看了脑袋都变大;象海口这样新开发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就更是谈不上,马路上基本是汽车,自行车,行人各行其事。

我在上海的一次乘车经历更是难忘。我和一位同事到上海出差,那时上海的出租车还不多,很多都不打表,要讲价,比较黑。地铁还没有,所以公共汽车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我印象里好象是每个汽车站都有成堆的人在等车。我和同事坐车去外滩附近的上海公司办事。上了车以后,就被人团团围住了。人也越来越多。最后真象是笑话里说的那样,脚被人踩了, 抬起来后, 想再站下去,没地方了!我们是从中间的门上的车,汽车是前后两节。我一上车,就拿出两毛钱准备买票。北京的这种汽车,一般售票员会挤到中间卖票。可上海那辆车不这样。售票员一前一后。没人到中间来。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能挤到前后去买票?就这样,我们捱到了外滩附近,随着人流涌下了车。我手里还攥着那两毛钱。那知道,车站上,好几个带红袖标的人已在那严阵以待,等着查票!我长那么大,那可是头一回。一查我和同事,没票,他们象猫逮住老鼠那样兴奋, 马上嚷着要我们补票,再罚款。周围也很快围了一群上海的"热心观众"。我本来是个很要面子的人, 可居然这样莫名其妙的在上海的大街上栽了。 我的同事年纪比我大,解释了一下后,就补票认罚了。我那时还有点血气方刚,觉得这样太冤枉, 没道理,于是就据理论争,不肯认罚。本来嘛,我是为公司出差,又是两毛钱的票, 我实在没什么理由逃那张票。后来几位还要差户口,我就亮出了北京的工作证,至此,几位红袖标的声调低了不少,知道我不是随便可以吓唬的乡巴佬。但坚持说这是公司规定。外滩的车站离当时的上海市府不远,我要求和几位到市府去评理,他们不肯。但也不让我走。就这样耗了一会。后来同事劝劝我,旁边的观众也劝我,我们也还要办事,这样,我算补了票,认了罚。可心里感觉很不舒服。

和其它城市比,北京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算不错的。地铁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交通问题,公共汽车也还比较方便。可是和城市迅速的膨胀发展相比,无论是城市的道路还是公共交通工具都已经滞后了。 我想很多公共交通问题可能是和城市的总体规划水平有关,前一些年建的几个转盘式的立交桥很快成为主要的交通瓶颈,刚修完没几年的二环,三环很快又重建,路上的机动车越来越多,车速却越来越慢。90年代初,我开始在亚运村住,当时从北四环到北二环安定门这段路,做电车也不过10来分钟,打的或做小车也就3,5分钟。可到了94年,这段路差不多要花半小时了。因为公共交通不是很发达,方便,很多人都是以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听说有人这样向老外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严寒酷暑都骑自行车, 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锻炼身体。 可是我坐在舒服的日野班车上,上下班时看到的很多情景都让我对这种解释深不以为然,秋冬时节,北京的风沙很大,很多人蹬着自行车,在朔风中艰难的移动,我真怀疑如果还可以选择乘坐比较方便的汽车或地铁,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锻炼? 冬日的冰雪路上,骑车人不小心就会摔倒在路上。有一次,坐在车上,看到一个人摔倒在结冰的路上,自行车后面带的鸡蛋碎了一地,那老兄的神情是叹惜?是无奈? 车上的很多同事看了这一幕可能觉得很滑稽,都笑了,我没笑,内心里反倒感觉很沉重。。。。。。过后我一直在想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做的更好一些,普通百姓的日子可能会不会更好过一些?

不好意思,又是早上两点了,得睡觉了,明天争取写完,各位晚安!

1994年秋天,假期我从欧洲回国探亲,在北京待了快一个月。一,两个星期跑下来,对北京的交通情况,我觉得快可以用美国人口语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了:out of control 中文的意思是失控。那以前,我没到过曼谷,墨西哥城,里约热内鲁这样一些新兴国家的大都市。但从媒体报道中,对它们也有所了解。 好象这些城市在都市化迅速膨胀发展中都有一个通病,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的机动车太多,城市道路系统都是超负荷运转,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大量 机动车在城市里低速或零速行驶,燃油燃烧不充分,又大大增加了汽车废气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和空气。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曼谷的交通情况报道,因空气污染严重,路上的行人甚至要带口罩保护自己。我觉得 这时的北京可能已经快加入这些城市的行列了。

可能是北京先富起来的人口较多,北京的私人汽车数量增长极快。感觉好象一夜之间突然进入了汽车时代。因为几年前城市规划部门可能还没预见到这样的巨变,那时建的楼房根本没有地下停车场。我们住的小区是90年开亚运会新建的新区,一样也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所以, 小区里的路上空地就成了当然的停车场,居民要在车缝里走路。我前面讲过, 从亚运村到安定门这段路,两,三年前几分钟的路,那时要走几十分钟,刚改造完的二环路,(是不是也有三环)也已经是车满为患,以前的自行车路也有汽车乱开,有时汽车和自行车抢路,场面十分惊险。 北京的城市还是比较大。有些公共汽车的线路很长,这些线路我记得以前交通情况比较好的时候,也要开几十分钟或一小时。到那时,我出门注意算了算,路上的平均车速不超过二,三十公里。出去一趟,在路上花几个小时,大概是很正常的了。 这样,开车乘车的人都烦躁疲惫不堪,城市的运转效率很差,也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大概是因为公共交通效率太低,也不方便,那几年里,收费低廉的面的在北京大行其道,风光一时,成为北京独特的一景。 市区大量机动车增加的另一个直接负面影响是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那时的汽车用的可能还是含铅汽油,油质本身就不好,因为低速或零速行驶,燃油不能充分燃烧,又增加了废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损害人体的健康,我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实,所有的人可能都是受害着。


在经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之后, 我觉得北京市应该尽快修建城市轻轨, 以在短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这样,我就写了在北京修建城市轻轨的建议。经和北京市联系,我被介绍到了北京市委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办公室的沈处长和她的前任,当时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老处长很热情的接待了我。我向他们具体说明了一下我的想法, 主要是两部分。

一。修建轻轨的基本考虑

1。轻轨,地铁加公共汽车,是欧洲发达国家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主要公共交通系统,从它们的实际运转看,非常有效。 具体情况因前面已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北京当时已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地铁,新建改建的二环,三环,甚至是四环这些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城市交通问题。一套完整的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交通问题。

2。 保护环境。公共交通系统发达方便以后,路面上的机动车数量相应可能减少,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废气排放减少,在减少污染,环保方面,还是会很有益处的

3。投入少,产出快。 我不是工程交通方面的专家,但凭常识判断,在投入方面,和在地下修地铁相比, 一定是在地上铺轨架桥修轻轨要经济合算。在修建周期方面,在地面上修轻轨也会比修地铁要快得多。 当时,据说在北京修建地铁的成本每公里早已超过上亿人民币,虽然地铁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很有效率,但市政府没有财力修建更多的地铁线路。沿长安街的线路也是施工多年后才开通。而北京市这时的交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必须有很快的有效解决办法了。在这种情形下,修建轻轨无疑应该成为北京解决交通问题的首选之策。

4。舒缓城市压力,带动周边卫星城镇和风景名胜的经济开发。交通方便后,人们可选择居住的范围也会扩大,城区周围的卫星城镇乃至于远一点的郊县都可能会吸引新的居民,这样,市区里面的压力可以减小,而市郊的房地产和整体经济发展会被带动起来;北京周围的风景名胜很多,在交通问题解决以后, 这些地方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 轻轨线路的修建

基本上参考莫斯科,巴黎等欧洲大城市的地铁/轻轨系统,考虑到北京的实际情况,市区里施工工程和成本都比较大,我建议先沿三环或四环修一条绕城的环线,在地面或架空修建,沿途的车站尽量和现有的地铁或公共汽车站相交,以方便中转。这样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有一个成本较低快捷方便的环城公共交通系统。

在线路设计规划时,留下未来发展的空间。在以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绕城的环线为基础,再以直线或其它设计向环线内外辐射。 向内, 根据城市情况,可以用轻轨,地铁或公共汽车网络与市区相接;向外,以轻轨连接城区周围的卫星城镇,郊区市县以及风景名胜。

我想这样一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概是可以满足北京未来的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听了我的介绍后,沈处长和前任老处长都连连称好,觉得我的建议非常好,并表示会向市里的领导转达我的建议。我很高兴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们的认同。

不久假期结束,我返回了欧洲。以后又辗转到了北美。在北美,我又看到一些类似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我觉得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科学,很合理的。96年初再回京,听沈处长讲,他们向市里领导讲过我的建议,那位老处长可能在北京的政协会议上也提出过。沈处长的话语中也透着无奈: 上面领导有领导考虑关心的重要问题.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如果我有什么个人问题需要帮忙的话,她很乐意相助.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后来北京市的高层领导因各种问题纷纷下台。关于他们的种种不法行为相继曝光。我看了后,诸多感慨。当这些公仆大人在利用职权,大肆侵吞挥霍人民的财产时,那些理因被他们关心服务的普通百姓却在酷暑严寒中挣扎着,艰难的度着岁月。这种公仆和主人的关系, 还是很难理解的。



99年还是2000年,我从新闻上看到北京要修建轻轨了,我不知道这个决策和我几年前的建议有没有关系,只是我觉得又很是感叹。 以欧美的标准来看,这时北京的交通情况已经快是失控的状态了。整个城市象是一个大停车场, 不应该是高峰的时候路上也到处是汽车, 以时速二, 三十公里的速度首尾相连. 从我94年提出建议到北京市决定修建, 这中间,又好几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一定上了许多新的工程项目,而对修建新的轻轨系统来讲,这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工程和更高的修建成本。如果政府当初的决策能更科学民主化一些,这个项目即使不马上建,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留下未来发展的空间,那么今天的工程可能会小很多,成本一定也会少很多。这些额外的支出,其实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在西方叫纳税人的血汗钱)。


真心希望北京和中国的其它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更科学,更民主,更务实, 真正造福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


江湖先生

2002年5月于西海岸






作者:江湖先生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克勒系列原创】大约在冬季(几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回忆一下上海的马路) 春秋茶馆 2011-2-24 周四, 14:00
(转一篇旧文)宜搜CEO汪溪:中国将挑战世界无线互联网格局 海归主坛 2010-6-22 周二, 03:13
看潘石屹的一篇旧文,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北京房价现在疯长的线索 海归主坛 2009-7-31 周五, 18:51
转贴篇旧文: 社区研究之网站的三种黏度 (by 固若Gintonic) 海归主坛 2007-11-13 周二, 09:53
[给旧友]贴一篇旧文:汉城小记 刚改首尔那阵去的 海归论坛 2007-3-24 周六, 09:46
容的好性儿是怎样来的--两篇旧文重贴 海归茶馆 2006-6-14 周三, 09:55
我的一篇旧文送哈女。。。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海归茶馆 2005-9-07 周三, 23:38
给大家再贴一篇旧文:中国股票市场研究 海归论坛 2005-6-01 周三, 16:5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江湖先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