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不代表本人观点):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酒吧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不代表本人观点):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soireee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加入时间: 2005/01/31
文章: 117

海归分: 13387





文章标题: ZT(不代表本人观点):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1633 reads)      时间: 2006-2-04 周六, 21:13   

作者:soireee海归酒吧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主题: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作者:龙凤剑客  发表日期:2006-01-21 12:25:01 [表状]

https://forum.news.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12&fid=5859&itemid=28666


转自:自创
美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一样,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概念至今还是非常的模糊。初来北美大陆的中国人,很多是当年被运来修筑横跨东西两岸的美国铁路线的苦工。那些中国人基本上大字不认多少,还留着清朝的大辫子。所以中国人的形象一开始,就和又粗又黑的大麻花一样的辫子联系起来。尽管当时没有一个美国人有本事修筑跨东西海岸的铁路线,而中国苦工却以坚忍不拔的个性和巨大的生命代价,修好了这个对于美国经济有着重大历史影响力的铁路线,但中国人反而在美国,给人以贫弱、呆板、没有文化的形象。

在修完这段“不可能”的铁路后,美国政府脸一黑,以“抢夺美国人饭碗”为理由,大肆驱赶华工,并不支付部分工资和遣散费。随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针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反移民法案 - “排华法案”。留在美国的华人没有钱再回国,于是华人成了流浪儿,在美国可以被白人随便殴打甚至杀死,而白人不会获罪。从那时起,中国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卑躬屈膝、拖着长辫子、可以任意被人欺负的形象。

到了好莱坞年代,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是毫无地位的。当时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经写过一部关于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大地”,后来改编成电影获得成功,影星路易斯-雷纳因为出演其中的中国女性而夺得奥斯卡奖,但是这类角色,没有中国人什么事,男女主人公或主要配角基本是白人。不过这部电影总算是没有太贬低中国人,但其中的农村生活让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清贫的,需要美国人来拯救的对象。很多美国传教士到了中国,就是出于这种悲天悯人的拯救中国人的心态。不过他们中间很多人也办了不少大学,不管这些传教士办校的初衷如何,这些大学后来成为中国五四运动后推动新文化教育一股不小的力量。

后来中国人的形象开始出现了分化。一种是柔弱、美丽和需要白人拯救的中国女性,电影“苏丝黄的世界”让很多美国男性对东方女性产生了遐想。另一种是东方男性形象走向反面,不是凶恶该杀,就是柔弱可欺,两种形象的中国人往往在电影中常常被杀死,“恶”中国人杀死“善”中国人,然后白人再杀死“恶”中国人。好莱坞电影“富满洲”算是一个转折点。另一部描写北京义和团包围冲击西方使馆的电影“北京包围”更是将中国人描写成毫无人性、破坏文明世界的洪水猛兽,该电影以阴沉的慈禧太后逃难前的一句哀叹,和八国联军一个个排好队伍胜利开进北京而结束。整体中国人的形象基本走向了负面。

由于当时很多日本女性也是以柔美型象出现(如电影“莎优那拉-再见”等),因此亚洲女性的形象普遍较好,白种男人认为亚洲女性温柔、善良、勤劳、孱弱,需要白人王子来真正地爱她,并将她从亚洲男人的苦海中救出。而中国男性基本是蛮横无理、粗暴野蛮的象征,或者是全心全意为白人主人献身的奴仆。尽管宋氏姐妹在政治等方面的成就应该很能影响美国人,但中国人这样的形象一直在好莱坞根深蒂固。中国人的形象是非常矮小、瘦弱、眯细眼、又宽又平的脸,低头哈腰,不是满脸献媚笑容,就是凶神恶煞、毫无感情。

日本在二战对美国的珍珠港偷袭,使得很多美国人认为东亚人是极其狡猾、没有诚信、心狠手辣。而分不清中国、日本的美国人,自然将所有东亚人,都打入同一个类型。即便是在著名电影“国王与我”(描写泰国王室和一个白人女教师的故事,后来1990年代又重拍为“安娜与国王”)等电影,亚洲人的形象基本被定型为落后、不文明,需要西方人来开化的劣等民族。

西方人为所谓“美丽黄种女性”重新下了定义,善良美丽的亚洲女性,在西方搜劾铮堑男蜗笥Ω檬钦叫蔚目砹掣呷А⒎挚拿济ㄓ械阆癯沾舨∪说难樱感⊙劬Α⒑诨破し舻取U庵中蜗笾恋?990年代没有大变。90年代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会指着一个模特儿说,这个亚洲女人真美,可我一看,那个所谓的亚洲美女差点没把我吓昏过去。当我把巩俐、林青霞等演员的照片给他们看时,那些美国人反觉得这些演员不是很“中国”。他们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巩俐、林青霞的形象,是因为我们接受了西方人的审美观。中国人已经被西化了,忘记自己真正美女应该是什么样子了。

第一个真正冲击(不是打破)好莱坞中国人(可以说黄种人)形象的人,就是武打明星李小龙。在1970年代初,他以自己正义、健美、英俊和强力的形象冲向美国影视界,把中国功夫演绎得出神入化,并使得“功夫”这个中文字音,成为了一个新的英语单词。但他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些西方人对亚洲人的看法。由于李小龙的演技平平,比较刻板,对改变亚洲男性呆板的形象没有太多帮助。好莱坞以及美国主流电视对他的压制,使得他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当初在拍摄电视系列剧“功夫”,本来应该是李小龙担任男主人公,制片甚至请他策划该连续剧的剧情设计,但这个角色最后给了白人演员大卫-凯瑞丁,使得李小龙和这个在美国走红数年之久的电视系列剧擦肩而过。

正当李小龙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大红大紫的时候,李小龙却神秘地死去。因此李小龙没有机会真正地达到他想改变亚洲人在美国影视地位的梦想。不过他的武打电影,的确在相当一部分美国年轻人中开始流行,并使得中国武术开始在欧美受到青睐。应该说他在文化和电影两个方面,为二十一世纪改变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美国人对李小龙在电影界杰出成就的真正认可,则是90年代的事情。

90年代初,中国电影开始在世界崛起,可惜大陆第五代导演的成功,并未提高中国人在好莱坞或西方国家的形象。黄土地、红高粱等电影,基本上还是贴近西方人对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成见。巩俐虽然让西方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美女,但由于那些电影属于艺术电影类,在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中影响不大,获奖是一回事,改变西方大众对中国人的刻板形象是另一回事。李安导演当年的中国人系列精品电影如“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也因为没有打入主流影院,只是微微在艺术电影院冒了一下,便消失了。法国电影“情人”是西方电影中,大概算是第一次中国男性以正面、富有、浪漫的性感形象出现,但也像其他艺术电影一样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第五代导演早期制作的“农村”电影,非但没有改变西方人对中国人或中国的认识,反而在原来西方人对中国人刻板落后的形象上,越发火上浇油。很多西方人认为,那就是中国的现状。中国体育虽然在奥运会披金戴银,大部分中国运动员在电视前较为内向、毫无激情的表情,也无助于我们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可以说一直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在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体中,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

90年代初第一次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在近四年中的巨大变化,才意识到我们在美国对中国的信息是如此的闭塞(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第五代导演一部部“落后中国形象”的电影,与当时正在经历天翻地覆改变的中国完全脱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在美国不推荐任何所谓“第五代导演”的电影给美国人。无论他们得多少奖,我不会建议美国人去看,也不会参与谈论这些电影。美国人看过这些电影后,常来问我中国是否还这样,我就说,“那些电影和中国没有太多联系”。美国人的这类问题常常搞得众多的中国海外学子忍无可忍、火冒三丈。我那走极端的“不推荐、不谈论”政策,一直到“霸王别姬”出现,才作了一次例外的撤销。

----
链接:龙凤剑客的博克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5766 字节> 龙凤剑客 <2006-01-21 12:25:01> <点数:20936>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304 字节> xwhd88 <2006-01-24 20:03:57> <点数:2258>

几次战争难道没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0 字节> ganyg <2006-01-24 21:40:23> <点数:1443>

可惜呀,你的思维还真是天真,也不知道当年的真是情况;你这是明显不知道对方呀。 <0 字节> 2jjj22 <2006-01-25 17:15:31> <点数:212>

恢复 <70 字节> sanmohuang198 <2006-01-25 08:26:11> <点数:329>

战争并没有对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印象产生任何作用 <134 字节> 龙凤剑客 <2006-02-01 12:25:26> <点数:198>

霉果佬,哼 <12 字节> 勇攀高峰8 <2006-02-02 12:57:22> <点数:29>

作者:soireee海归酒吧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国际观察:美国何以轻易不动近海石油 海归主坛 2008-8-14 周四, 09:18
[分享]九哥报道:美国第21天(走马观花DC游) 美国房地产 2011-10-01 周六, 12:35
市场观察:中国男足、伟哥和杜蕾斯。 海归酒吧 2010-2-11 周四, 12:41
走马观花系列:【精彩照片】回故乡的路(3) 海归茶馆 2007-4-09 周一, 11:15
走马观花系列:【精彩照片】回故乡的路(2) 海归茶馆 2007-4-09 周一, 10:42
走马观花系列:【精彩照片】回故乡的路(1) 海归茶馆 2007-4-09 周一, 10:13
[原创]顺风:呼唤电影艺术精神的独立和复苏——《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海归论坛 2007-1-01 周一, 23:55
边走边唱系列:【精彩照片】参观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听《无极》的介绍。。。 海归茶馆 2006-5-04 周四, 12:00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oiree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ZT(不代表本人观点):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 (一)早期到一九九O年代 -- soireee - (5276 Byte) 2006-2-04 周六, 21:13 (1633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酒吧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可以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