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加国守空房的太太们,怎一个“辛苦”了得 - 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加国守空房的太太们,怎一个“辛苦”了得 - zt   
雨林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少将

头衔: 海归少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2563

海归分: 239376





文章标题: 加国守空房的太太们,怎一个“辛苦”了得 - zt (2380 reads)      时间: 2006-5-20 周六, 23:56   

作者:雨林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自1995年加拿大正式施行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独立移民申请后,一波又一波的大陆移民陆续到达加
拿大这块美丽的土地。近几年来,对于加拿大来说,大陆移民的人数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其它移民源
的国家,至于中国港台地区的移民人口正被远远抛于大陆移民人数的后面,或者停滞不前。
中国移民家庭中,不外乎分为三类,夫妻携带子女一起在加拿大落地生根的完整家庭;第二种是单
身移民人士;第三种便是丈夫留在国内工作,妻子和子女在加拿大居住的空中飞人家庭。对于第一
种家庭模式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典范,夫妻子女相守一起,加拿大的生活是苦是甜一起分
享。尽管有些家庭经济拮据,稳定工作一时难以落实,但凭着夫妻同舟共济的心态,以积极的生活
态度照样把加拿大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至于第二种人士,因为是单身,正确意义上说,还不能
被称之为家庭,所以不作为本文采访之例。第三种家庭模式,也就是在加拿大被称为典型的空中飞
人家庭模式,在华人家庭群中相当普遍。丈夫因为工作事业的关系,不可能离开中国这个“机会”
的土地,加拿大又是理想的生活居住地,子女可以接受完整的北美先进教育,所以一家人天隔一
方,每年重逢相见。至于经济上的支撑,来源于丈夫在中国的工作,或是高薪报酬,或是自己的生
意,省却了加拿大寻觅工作的艰辛,大部分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和睦生活。但夫妻
子女分居两地毕竟是个痛处,也就是相对稳定生活的代价,这些守着空房的太太们,她们是怎么想
的呢?那些飞来飞去、不辞舟车劳顿的飞人丈夫们作何感想?还有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他们能
习惯没有父亲的日子吗?

本文采访的所有家庭案例均属真实,为了尊重他人的隐私,文中所有姓名均为化名。托儿斯泰说,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对照别人的生活模式时,你是否思考
过,你在加拿大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家庭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加拿大,你认为幸福家庭
的模式大部分华人家庭达到了吗?空中飞人家庭模式是否仍处于一个家庭的最初级原始状态?

带着上述的种种疑问和思考,我陆陆续续走访了许多空中飞人家庭,在与他们的谈话中,真正感觉
到“家庭”这两个字的含义和份量,责任和无奈,家庭为加拿大居民或公民身份所付出的代价。也
许社会学家将在若干年以后关注这个特殊的家庭群落,收集、采访、跟踪这个生活在加拿大的特殊
华人家庭模式。倘若有这样的研究论文出现,我想在华人移家庭中也不失为一个社会学研究成果。
人类会思考才成为其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性,人为某种目的执着追求却在最根本的家庭观念上犯下
致命错误,据说这也被称为混混沌沌的畸形生活态度。究其原因,又说是中国男人举世无双的责任
心,这样矛盾的评价是实事求是还是有失公允?夫妻为家庭所做的一切安排是以孩子为中心还是以
家庭团聚至高无上?当险峻的生存形势成为家庭的拦路虎时,家庭是否要一味死守一起而置锦绣前
程于不顾?付出一些小小的几年分离的代价是否值得?诸多的家庭问题引来莫衷一是的讨论话题,
既然这些华人家庭问题并非个案,而具有普遍的存在现象,我们不妨面对它,所谓直面人生,才是
正确的生活态度。至于家庭的标准模式或者说标准答案,那要靠无数的家庭中的妻子、丈夫、子女
他们自己去生活,去探索,去追寻,幸福生活的彼岸是人们永远的梦想。

贝诗平初来加拿大时31岁,来到温哥华时由丈夫陪同并携6岁儿子。他们来自中国北方一个美丽的海
滨城市,丈夫在一个外资企业任总经理,她本人原在机关工作。他们这个家庭的移民目的非常明
确,妻子坐移民监,拿到身份就撤离加拿大,所以4到5年的家庭分离是必须的,而且目标明确。贝
诗平是个知书达理、坚韧劳心的女人,她在温哥华的5年生活中小日子过得舒服妥当。她属于那种小
富即安的心态,房子当然没有买,以后要回去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谁也没想到后来温哥华的
房子一个劲地猛长,倘若买了,回流再卖掉,少说也可挣个2万加币,这是后话。贝诗平不为生机发
愁,每月花费2000加元左右,车子买的是二手车,房租的是一房一厅,700加元。在儿子身上她化钱
毫不含糊,该玩什么玩具,该看什么电影,生日party,独独缺乏的是带着儿子去旅游。她觉得一个
人带着儿子出去玩没有心情,旅游这种事情一定要由男人来张罗。但贝诗平的丈夫是那种比较被动
的角色,每次来加拿大匆匆省亲已觉疲惫不止,哪有闲心再去张罗出门旅游。所以贝诗平的幸福生
活在别人眼里稍稍的缺陷就是来加拿大5年,哪儿都没去过,就是在温哥华实实在在住了5年。夫妻
间依然忠实对方,谁也没有寻浪闻莺或红杏出墙。儿子从6岁长到11岁的5年期间,对父亲的感觉越
来越薄弱,喜欢加拿大甚于其父亲,但小孩毕竟没有说话份,贝诗平没有想这样度过其一生,入了
藉后义无反顾回了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贝诗平在加拿大的最后一年又怀孕生子,一个人带两个
小子实在太辛苦。加拿大千好万好,终归不愿太辛苦。她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其实一个人带一
个儿子的时候,没有丈夫的日子也习惯了,毕竟生活的压力没有。如果没有老二的出生,都不想回
去了。

贝诗平一家的分离时间是5年,人生从组织家庭起到小孩出生再放飞独立其实也就是20 年,一个女
人的花样年华也处在这黄金的20年。5年的分离占去这个年轻家庭的四分之一时间,而孩子从童年长
到teenager过程也就是这关键的5、6 年。也许中国的父亲过多地承担了经济基础的支撑而忽略了父
亲陪同儿子成长不可多得的男人人格影响,尤其是对儿子性格成长的影响。当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女
人们无需为生活的压力所发愁时,另一个阴影正悄悄爬升: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环
境是否会处于亚健康?尤其是中国女人吃苦耐劳精神之外所普遍缺乏的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和冒险精
神,体育爱好,这在西方家庭中多由父亲来言传身教,而华人的孩子尽管在加拿大接受西方文化的
教育,却处于一个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模式,而这个单亲又仅仅是一个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亲,她
们也许依旧遵循着成绩优异,听话乖巧的古训,她们不惜时间金钱送子女去学钢琴,绘画,那么除
了一口流利的英文之外,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华人孩子还有什么欠缺的呢?这样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否
会对留在这儿的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变异性?

贝诗平选择了回国,回国后的最大难题便是儿子的中文。她已经请了一对一的家教,在暑期里给儿
子突击中文。儿子上的是贵族学校,应该说还有一丁点儿英文环境,至于以后上高中、大学,是否
又得象当年来加拿大重新守空房陪孩子读书那就由不得再去想它了,事在人为,既然走了移民回国
的路,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贝诗平说,走一步看一步,不去回头就是了,以
后的事以后再说。

这倒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船到桥头自会直。遗憾的是有些事情是逃避不了的,孩子的升学,父母
的牵挂,桩桩件件都刻在生活轨迹上,既然入了加拿大藉,孩子的西式教育是不会放弃的,问题是
你能放弃相爱相守的丈夫吗?

我认识叶可可已有好几个年头,她们全家来温哥华已有6年。叶可可是一家西人保险公司的Top
Sales,业绩相当骄人。她丈夫英文不怎么通,又不屑做保险经纪,所以用其在国内做生意的底子,
买了一个自酿酒房与人合作,女儿Lily就读小学,全家倒也其乐融融。这个家庭本不属于空飞家庭
之列,偏偏丈夫不甘心在加拿大过平淡生活,尽管衣食无忧,买了Town House,车子也是每两年换
一辆全新的车,但其男人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雄心不灭,手中又有点积蓄,加拿大的生活妻子完
全可撑起半边天,他选择了回流,其实他的回国创业是轻松上阵的,没什么特别的负担。他的妻子
叶可可对他是放任自由式的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人生苦短,叶可可不想丈夫受委屈,与
其捆绑住丈夫的身子在加拿大,倒不如还其一个海阔天空的自由天地。叶可可了解男人的野心和不
甘心平庸,家庭终年厮守一起也会失去新鲜感。国内那么多家庭并非残缺,也不见得和睦稳定。所
以叶可可的丈夫在入籍后毫无牵挂地回到中国的南方城市去开创其宏伟大志了,叶可可一人带着女
儿在温哥华生活。后来,老公体贴其带女儿的辛苦,提出建议,让女儿回中国学两年中文,妻子也
可轻松两年,过过毫无拖累的生活。这样的模式我是第一次见到,看看叶可可本人,容光焕发,人
变得越来越年轻,她加入网球俱乐部,周末呼朋唤友打升级拖拉机,反正有什么好玩的,她说自己
是“stand by”,绝不会有推词。你要去问叶可可,一个人寂不寂寞,她的回答令你惊讶得目瞪口
呆:我的人生从未象现在这样轻松和快乐过,除了保险业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叶可可探讨之
后,忽然觉得原来女人和男人一样需要自我,女人从结婚嫁人为人妻又为人母后,再也不是姑娘时
那样单纯快乐了,责任和义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女人做一个贤妻良母。事实是,叶可可得到了人
生中难得的宝贵的两年,她如此释怀一个人在加拿大的“单身”生活,是基于女人的自我立场考
虑,也许,家庭这个概念是伴随女人一生的即是幸福也是压力的生命过程,叶可可说她不珍惜目前
的两年她以后会后悔的,客观的形势既然创造如此的条件,何必不去享受这独一无二的女人一生中
再也没有第二次的单身经历呢!叶可可的观点其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华人单亲妈妈的心态。

所以,如果说移民加拿大造就了相当一部分无丈夫状态的单亲家庭,这些家庭把经济基础当成了家
庭首当其冲的抉择,那么在其背后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中国男人开创事业的雄心和壮志。中国人移
民到加拿大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男人思考的问题和国内的事业如日中天的男人们并没有什么两
样,他们想着同一个问题:男人该轰轰烈烈地活一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情景,一个家庭
在加拿大生活若干年后,全家入了加藉,男人又奔赴中国去实现他的梦想,移民监是坐完了,接下
来的生活,受空房的太太们,这个守空房的时间期限想过吗?难道是一辈子?还是没有尽头,遥遥
无期?抑或就是天涯若比邻,夫妻的名分和家庭名分的存在就足以显示中国男人和女人忍辱负重的
责任和道德心?

中国移民家庭空房太太的一群,在西方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更偏激地说是不可理喻。他们的
文化价值观根本理解不了中国人对家庭的态度和责任。他们说,如果家庭需要分离,而分离的目的
是为家庭赚钱,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是皮之不存,毛之安附的问题。他们再对你说,性生活犹如
人需要呼吸空气和需要食物,夫妻分离,这个最根本的夫妻生活随之消亡,人结婚为什么?人类之
自然需求无以满足,夫妻仅为道义和责任而存在,安有幸福可言。那么,从这个层面上去讨论夫妻
间的信任和忠诚,显得苍白无力,家庭的分崩离析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何必大惊小怪,自己的路是
自己选择的,选择夫妻分离的生活,无疑于告示众人,家庭即将破裂了,离婚的收场是必然。华人
大多不会同意如此的一刀切说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三言两语,岂能说清楚这个中国人自己尚未
悟透的道理。其实,空中飞人的华人家庭自己也很苦闷,他们并不麻木,他们只是无力抗拒经济基
础和家庭团聚难以两全的矛盾。在加拿大生活的好好的,谁愿意去受那份相思之苦?都是不得以而
为之,丈夫在中国创造最大程度的家庭经济效应的同时,牺牲一下夫妻间的朝夕相处和耳鬓厮磨,
换来一个妻子儿女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也免除了在加拿大艰苦创业的生活体会。毕竟,来到加
拿大的中国移民家庭要在加拿大从零开始,谈何容易。更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来了加拿大,
往后的日子便是直奔中年,还要为日复一日柴米油盐的日子担忧,那是人生的悲哀。与其如此,不
如放飞丈夫去中国创业,他的个人感觉好,家庭的经济基石也稳定。

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中,家庭是至高无上的,所谓总统也得每年陪着家人度假,成为中国知识女性反
诘丈夫以工作为借口而忽略家庭的有力证词。但西方社会学者在审视中国人的家庭道德观中,会忽
略一个非常中国化的伦理价值观,那就是中国男人出人头地的思想。我们这一代在大学里所受的教
育是“好儿女志在四方”,我们没有被教育过“好儿女志在家庭”这样的训导。所谓的爱,我们接
受的教育相当抽象,爱祖国、爱人民是我们学生守则对爱的全部阐述。所以,即使没有爱情的家
庭,当他或她的配偶是无过错对方,道德和责任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守则,在西方人眼里一个无爱的
死亡的婚姻,在中国人眼里更多地意味着你为家庭的牺牲,而这个牺牲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因为,
目的高尚,一切厮守的原由都是爱子女,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家庭继续着它的生活,至于个体的人的
需求,被降到了最低的程度。空中飞人家庭就是这样做着默默的牺牲,为了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加拿
大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健康成长,夫妻的最基本的内容却被无情地牺牲掉了,而西方人口口声声宣称
的家庭至上观念,恰恰是通过空中飞人家庭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家庭,连巨大的人之本性的牺
牲都做了,还有什么可责怪他们的呢?这个怪圈套住了无数的加拿大的华人空中飞人家庭。

我采访的案例中,有一对中国夫妻的决定令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洪叶桑带着11
岁的女儿来到温哥华,她的丈夫是国内一美国公司的首席代表,丰厚的报酬即使令加拿大的本土人
都望尘莫及。她在加拿大三年的日子里,自己作为独立时事评论员完全融入了本土生活,她和丈夫
之间感情弥笃,相互信任,问起她是否对夫妻分离有些许担心,她的回答是想也没想过。洪叶桑是
一个读书破万卷的知识分子,尽管她具备对家庭的信心和对丈夫的放心,而有一样事物不能不令她
面对,那就是,男人残缺的家庭是否是完整的家庭,加拿大的幸福生活是否一定得夫妻分居?她和
丈夫苦想了整整两年,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无非三条,一是入籍后举家回流,丈夫的事业一如既往;
另一条路就是丈夫放弃国内的优厚薪酬来到加拿大,过家庭团聚的生活;最后便是空中飞人的家庭
由任它继续,家庭一年三次鹊桥相会。洪叶桑是有个性的女人,她毅然放弃了第三条路,她说那是
很可笑的选择,她不会选择残缺的家庭,那不是钱能解决的。她喜欢加拿大的生活环境,她坚信丈
夫能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当然,她不奢望她的丈夫在加拿大得到在国内获得的金钱和地位。但这又
有什么关系呢?家庭在一起,这是最重要的,钱是赚不完的,洪叶桑的态度很明朗,完全是一个家
庭至上的完美主义者。

我采访的案例中,有非常辛酸的故事,也就是普遍的人们关心的家庭因分居状态最后离异的例子。
她们共同的感慨是,夫妻不能分居,这样的结局其实从故事的开始就写在那儿了,面对的时候,才
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有多么的幼稚和傻气。

当一个社会个案出现的时候人们不会觉得惊奇,当一群独特的家庭成为你身边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
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关心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计划,你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你需
要什么样的加拿大之幸福生活?我们为谁在做出牺牲?还是我们惯性地生活,等待生活给我们最后
的结局,我们只是去承受,去面对?时间会做出回答,我们等待着。

作者:雨林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波儿的波]做男人太辛苦,做LM更辛苦![赠春图两枚] 海归酒吧 2011-8-26 周五, 11:30
潜水日久,道一声“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再偷偷朗诵一句“轻轻地我走了,... 海归茶馆 2004-5-05 周三, 12:22
美国大城市房租太高?我可以住在车里呀(组图) 海归茶馆 2016-7-26 周二, 15:58
[转帖]罗杰斯转空:内地房价太高 泡沫迟早会破 海归主坛 2010-1-27 周三, 18:13
在北京如何找房子。 是找中介还是其他途径。 公寓和民宅有何大区别。 我想找... 海归论坛 2005-3-19 周六, 00:44
看着这些北京房地产广告,竟有点搞不清楚美国究竟在太平洋的哪一边:-) 海归茶馆 2004-9-08 周三, 15:14
我是美国新移民,我想去学房产经纪人,好象也要考个什么证的,哪工作好找吗?现... 海归论坛 2004-8-02 周一, 23:04
太平洋周边各国航空公司之最 海归论坛 2003-12-07 周日, 19: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雨林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MSN
  • 加国守空房的太太们,怎一个“辛苦”了得 - zt -- 雨林 - (6258 Byte) 2006-5-20 周六, 23:56 (238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