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无弦琴:评东海之儒家三法印(附枭文《儒家三法印》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无弦琴:评东海之儒家三法印(附枭文《儒家三法印》等)   
东海一枭2
[博客]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1398

海归分: 164915





文章标题: 无弦琴:评东海之儒家三法印(附枭文《儒家三法印》等) (1523 reads)      时间: 2007-6-27 周三, 11:16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无弦琴:评东海之儒家三法印(附枭文《儒家三法印》等)

一、合乎儒学之道的三法印
东海云:佛教的核心最高义理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或是否究竟的方法。佛教认为,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最高真理,任何人都无法推翻与破坏。
儒家也有自己的“法印”。
尽管儒家重视权道尊重现实,常能因时因人因地而制宜,也就是佛家的第二义谛和善巧方便,但是,儒家也有其核心和原则,那就是我在《坚持“三本”不动摇!》中所概括的仁本、民本和人本“三本”:
就社会制度而言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就人神关系而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人类道德而言必须坚持以仁为本!
仁本、民本、人本,这就是儒家三法印。
儒家三法印又可归结为一法印:仁!
仁相当于儒学的“一实相印”,是总摄民本、人本、义、良知等儒法的最高法印
“仁”是形上形下彻上彻下、统内统外彻里彻外的,形上为道,在天为理(天理),在人为性(人性),在身为心(良知),

二、内圣(仁)外王(王道)曲成礼乐刑政
东海云:例如,川江号子先生在《枭声何时变奏?》所问的几个问题,如“儒学微言大义,仁智各见,门派迭生,泥潭越搅越浑,如何以有涯之生将其廓清?”“以儒学为母体,能孵出新文化的雏形么?以儒学为温床,能育出现代文明的新苗么?以儒学为框架,能画出平等自由的蓝图么?以儒学为窠巢,能引来赛先生德先生安家落户么?”诸如此类问题,皆可迎“印”而解、以“印”作答。
佛法为出世法,佛教三法印只限在佛教内部使用;儒学不仅致力安立个体生命,同时致力社会变革,彻内彻外内圣外王,圣学尽性,王道“三通”,所以,儒家法印,不仅适合于世间各种学说,用于各种出世法也无不可(所谓出世,相对而言,归根结底没有哪门出世法是在世外修的。佛法为出世间法,亦含世间法。智度论云:菩萨能了知众生之根欲性有种种,分别施予法药。药有二种,指的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
尽管具体形式各异,但即使最高理想王道政治,也包含民主原则。民主制度,是王道政治的初级阶段,所以,可以说民主是世间共法;而“仁”,则是世出世间的共法。在儒学中,“仁”是形上形下彻上彻下、统内统外彻里彻外的,形上为道,在天为理(天理),在人为性(人性),在身为心(良知),于囯为政(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表现因地、因时而异),于王为道(王者,天下共往也)。

无弦琴以为:“最高理想王道政治,也包含民主原则。民主制度,是王道政治的初级阶段,所以,可以说民主是世间共法”。这非常好。民主立基于各种文化上,有各种形态。但是不同之中内有其共通性。这些共通性、普世性的原则是不可违的。可超越之不可不涵摄之。王道的初级阶段,这概念是非常好,这说明儒家之民主与西方民主的目的、性质、内涵之大异。又说明摒弃“义和团”心态、宣传家的感情用事,而是以求涵摄西方政治之优点、人类政治之共法。超越又涵摄世间共法,寻求可行的能够救世的政治、有经世致用之现实性,这是王道的初级阶段的底蕴。同时又不忘大同王道之终极理想。

最后:
无弦琴以为东海先生文章中有一点含糊之处:当具体某种言论或行为难以确定究竟是否合乎仁义之时,或者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供参照之时,就要凭良知去抉择了。王阳明说得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
其实,阳明学的良知即仁,仁即本心即孟子之“尽心知性知天”之“尽心”。名有不同,其实一也,孟子之“尽心”是孔子之“仁”之发展,阳明学之“良知”又是孟子“尽心”之发展。皆仁也。
再提一点建议:东海兄的此文如果再严密而充分,则大善也。

(枭注:谢谢无君共鸣。我说过了,仁是形上形下彻里彻外的,是总摄民本、人本、义、良知的,仁即良知,良知即仁也。但分而言之,良知是性、是心,是形上天道之仁在人身上的全部“落实”全体呈现。故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王阳明言“自其形体者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者谓之心”(《传习录》)。伊川曰“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近思录》)。这里没有丝毫含糊也)


附一:儒家三法印

大凡成规模有影响的学术宗教派别,思想内容必然纷繁复杂,多元错综,但都有其必须坚持不可变易、必须遵循不可违背的核心的最高的义理。

佛教的核心最高义理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或是否究竟的方法。佛教认为,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最高真理,任何人都无法推翻与破坏。

儒家也有自己的“法印”。


尽管儒家重视权道尊重现实,常能因时因人因地而制宜,也就是佛家的第二义谛和善巧方便,但是,儒家也有其核心和原则,那就是我在《坚持“三本”不动摇!》中所概括的仁本、民本和人本“三本”:

就人神关系而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政治制度而言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就社会道德而言必须坚持以仁为本!(说明一下,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专制的歪曲,民本思想常被歪解为国家主义式的国以民为本。真正落实“民重君轻”的儒家民本,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民主就是最合适的制度)

仁本、民本、人本,这就是儒家三法印。

另外,也可以将仁、义和良知作为儒学三法印。仁是仁德仁心;义者宜也,指符合仁道的、也就是适情之当、适时之宜、合乎普适价值和基本道德的行为。仁宅义路,义是对仁的限制和规范。

仅有仁是不够的。墨家讲“兼爱”,陌生人也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够仁爱的了,但是,同等地爱别人和爱父母,结果必然厚别人而薄父母,故孟子批评“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在孟子看来,对于兄之子的爱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这是完全正常的,儒者应当做的是推广这种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种推爱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

法家不仁,当然要反对;墨家仁而不义,动机固佳,遗患无穷,也要抨击。于仁而言,义是一种制约。爱人是仁,爱有差等是“义”,良法也是一种“义”,一味讲仁慈,宽纵恶人恶事,破坏法律严肃,动机的仁导致的是结果的不仁。所以严格执法是“义举”,最终也是合乎仁道的。

古今中外好心办坏事、仁德成恶行的例子大大小小不胜数。大公无私的公共道德要求、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既使出发点很好,是出于仁心发自仁德(假设),但因为它是不义的----违背常情、不合时宜,所以,所以是不仁的,事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证明。

义也是一种标准。“内在化”的动机如何、出发点怎样,不好说。而且对于世人来说,仁太宽泛,大而无当,仁不仁,不易辨,所以须用“义”来印证之。例如,一党专制好不好?强辞夺理者也能说出不少道道来,说它是三代表,是最先进的制度,最符合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云云。支持反对的双方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仁不仁,说不清。怎么办?用“义”来印证之。何者为义?当然是要合乎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和世界普适价值了。

当具体某种言论或行为难以确定究竟是否合乎仁义之时,或者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供参照之时,就要凭良知去抉择了。王阳明说得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

良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初本然之性,是法尔如此、自然呈现、“不虑而知”、不假外求的“自然灵昭明觉”的“心之本体”。王阳明认为,良知自然知善知恶。他说:“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

良知固然人人皆有,但很容易散失或受到污染遮蔽。孟子“求其放心”,就是要找回良心的过程,阳明“致良知”就是“解蔽”的功夫。所以,“凭良知抉择”说说容易,实行起来,还是要下点“功夫”的。如果绕过仁义或者民主人本,用充满恶意邪念填满杂染垃圾的心冒充良知去七印八印,那证得的结论是作不得数的。


民本人本仁本或者仁义良知都是任何人都无法推翻与破坏的真理,它们之间相互密切关连,互有交叉,它们最终又都归结为仁。仁,是三本之本,众德之德,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法印”,与其它法印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作狭义解,仁属于道德范畴,作广义解,仁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之常道。我在《儒家文化的核心》中指出:“仁”是儒家的大经大法,核心之核心,是儒家一以贯之、不可须臾离的最高最根本的道。其它一切儒家思想原则,一切人生、社会、道德、政治、制度、教育等各方面、学问,都要围绕着这个字转,也都从这个“道”中生发出来、扩展开来。

所以,儒家三法印又可归结为一法印:仁!

巧合的是,佛教中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说三法印,后来大乘又提一实相印。《法华经•方便品》:“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法华玄义》卷八上:“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一实相印包括了三法印,总摄缘起、无常、无我、寂灭等佛法。

仁相当于儒学的“一实相印”,是总摄民本、人本、义、良知等儒法的最高法印


儒家门派众多,义理纷繁,儒者的言论书籍浩如烟海,有了儒学三法印为标准,就可以用来鉴别“儒理”的真俗(第一、最高的真理与世俗、局部的真理)、经权(原则之言与权宜之论)、真伪、高低了,也可以用来鉴定儒者的真伪、大小、优劣了。它就象一面照妖镜,举镜一照,那些伪学、俗理、权言,那些伪儒、小儒、劣儒却都将无所遁形!

在佛教中,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凡不符三法印的道理,就是不合佛法的,至少是不究竟的,不管是谁说的,即使是释氏所说也不行。在儒学中也一样,凡不符三法印的言论,就是不合儒理的,至少是不究竟的,即使是孔子所说,也只能视为一种权巧方便、权宜之言而已。

儒学三法印,就是儒家的“新三纲”。握住这三个纲,就可以全面透彻地理解儒学具体各“目”,就不会陷入各种局部的、枝叶的问题之中而失去对整体和根本的把握,就不会象你一样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古今伪学俗理权言和伪儒小儒劣儒,用“印”一印,就会“原形毕露”;世人对儒学的误读、学者对儒学的歪解,用“印”一印,就可发现他们的偏差和错误了;一些人对儒学疑虑不解之处,用“印”一印,不少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例如,川江号子先生在《枭声何时变奏?》所问的几个问题,如“儒学微言大义,仁智各见,门派迭生,泥潭越搅越浑,如何以有涯之生将其廓清?”“以儒学为母体,能孵出新文化的雏形么?以儒学为温床,能育出现代文明的新苗么?以儒学为框架,能画出平等自由的蓝图么?以儒学为窠巢,能引来赛先生德先生安家落户么?”诸如此类问题,皆可迎“印”而解、以“印”作答。


佛法为出世法,佛教三法印只限在佛教内部使用;儒学不仅致力安立个体生命,同时致力社会变革,彻内彻外内圣外王,圣学尽性,王道“三通”,所以,儒家法印,不仅适合于世间各种学说,用于各种出世法也无不可(所谓出世,相对而言,归根结底没有哪门出世法是在世外修的。佛法为出世间法,亦含世间法。智度论云:菩萨能了知众生之根欲性有种种,分别施予法药。药有二种,指的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

尽管具体形式各异,但即使最高理想王道政治,也包含民主原则。民主制度,是王道政治的初级阶段,所以,可以说民主是世间共法;而“仁”,则是世出世间的共法。在儒学中,“仁”是形上形下彻上彻下、统内统外彻里彻外的,形上为道,在天为理(天理),在人为性(人性),在身为心(良知),于囯为政(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表现因地、因时而异),于王为道(王者,天下共往也)。

所以,作为最高原则,作为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的常道,“仁法”是所有世法出世法都不能背离的(简而言之,世法主要以民本人本印证,出世法主要以自心良知印证)。凡有违于民本人本仁本,或不合乎仁义良知的学说,不论是世法还是出世法,必然是有问题的。至于什么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不够文明圆融还是落后反动乃至邪恶,因“法”而异,须具体而论。

执此堂堂正正大仁大义而又圆融无碍的大法印,印向古今中外各门各派,那些不仁不义不道德反民主反人本的歪理邪说固然是无所遁形,有些文明程度不够或义理方面有缺的学派教派,未能“与时偕行”、“进而化去”的猴子尾巴,也很容易被揪出来!
2007-3-14
首发《民主论坛》2007-3-17 https://asiademo.org/


附二:我为天下铸法印!
-----关于儒家法印问题答客问
枭文《儒家三法印》提出以“人本、民本、仁本”为儒家三法印(即:就人神关系而言以人为本,就政治制度而言以民为本,就社会道德而言以仁为本),又以“仁”为儒家的一实相印。文章发表后,跟帖及电邮质难纷来,特拣出部分有一定意义的问题,陆续答复,以释疑惑。

无名氏:
儒家自己是非多,别人误会多,名声不怎么样。而且老枭谈儒,虽然用的是儒家古老的词,意思却都是现代人的,是你老枭的,不如叫老枭法印。
东海一枭:
确实,当今儒家内部是非纷纷,外部误会重重,这是历史现实各种因素造成的,兹不详论。但这一切不影响儒家学说根源处、本质上的优秀和先进。真正优秀和先进的文化,无论遭逢多少挫折,局面如何艰危,终将有重放光芒的时候。一时的“名声不怎么样”,算不了什么的。

儒家学说是从孔子到孟荀董到程朱到阳明到现代新儒家群体一路流传发展而来的,到熊子(十力师)手中,更是别开生面。熊子直承大易而创发的本体论、宇宙和人生论,为儒家的进一步发展奠下了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

与当初孔子集大成类似,东海之道是儒家学说在这个时代的集大成和现代化(包括制度化)。这是老枭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兼为儒学刮垢除染)。

包括老枭在内的一些现代学者儒者虽“古词新用”,在“述”之外各有所“作”,也就是说对儒学各有独到理解,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开新等,但大经大法丝毫无违。对于正道、大道和常道,个人有理解证悟的差异是难免的,但来不得任何故意的标新立异。

当然,有的人对儒家了解有限,一根筋地反儒,对儒家的一切全都讨厌,可又赞成老枭思想,非要把枭家与儒家划开来,那么,不妨就当老枭借儒家旧词、卖枭式新货好了。我相信,只要发扬光大益民济世,孔孟诸圣是不会在乎他们的“道”在一般俗人那里被易名为枭家儒学或枭学的。

三法印特别是“仁”法乃是天下共法,不仅适用于儒家,而且适用于其它门派,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适用于天下,不仅适用于现代,而且适用于子孙后代、千秋万代。从形上层面而言,仁为天地生生之德,仁之法印乃天道铸就,原儒把它指出来,落实为形下的人本民本和道德之本,老枭复把它们现代化具体化后,再次隆重地指给世人看。

姑名东海法印,原无不可,它也可以叫西海法印北海法印阿猫阿狗法印。如果胡锦涛先生认可它,此法印也可以视作为锦涛君而铸。东海之道本来就是为了方便起见姑名之而已。作为形上形下彻里彻外的天人个群(个人和社会)之道,其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是某个人的。谁看清楚了,走上去了,它就为谁所有。


沉钩:
仁有杀伐之力,则不仁矣。是故,反对!
东海一枭: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作为道德,仁又是德中之德,本上之本,其“道德级别”比其它任何道德都高。仁宅义路,仁体义用。“杀伐”属于义的范畴(当然了,间接也属仁的范畴,因为仁是笼罩、包括所有道德的)。义是仁之用,也是对仁的某种限制和规范,义者不违仁,违仁必不义。

惩恶即是扬善,威严也是慈悲。“杀伐之力”不一定“不仁”。只要“杀伐之力”使用正当,发挥合宜,合乎公益正义,就是义勇、义举、义战,而正当合宜地使用发挥“杀伐之力”者,就是义士、义师、义旗!


一枝山:
儒学源自六经。仁本、民本和人本能够概括六经之学吗?能够概括如下内容吗?
1为学之道——知者之道:有无相生,阴阳相合,中生万物,生生不息;
2为人之道——仁者之道:仁内义外,仁内礼外,忠己恕人,中庸至德;
3为政之道——政者之道: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执两用中,和而不同。
东海一枭:
仁本、民本和人本是一而三、三而一的,都可纳入仁本。所言为学为人为政“三道”当然也都可概括于仁本之中。“为人之道”属于道德层面,“为政之道”属于政治层面,一为内圣,一为外王,当然都在“仁”之范围中。

形上而言,仁乃生生之德。“生生”可不仅是为学之道,还是天地之大德。大易云:乾曰大生,坤曰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意谓天地最大的品德就是“生”,生生,就是不断的新生,不断的创新,故生生之道不仅是常道,而且是常新之道。所以孔子赞易以生生。梁漱溟认为“生”字是孔学最重要的观念,充盈孔学和宇宙的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生命精神。

东海草堂有付对联是为“仁”字唱赞歌的。联曰:

遇鬼杀鬼,遇神斥神,遇祖骂祖,遇佛呵佛;
黑虎看门,白龙护法,野狐得道,顽石点头!

横披是:天上地下,唯仁独尊!


苏定方
儒者岂能袭佛徒之敝裳?
scorp
儒者因人而异,你自己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没必要弄个释家名字来招显。
东海一枭:
这些话透着满脸小家子气,一副没见过世面的蠢样,而且把程朱阳明等宋明大理学家全都骂尽了。理学诸大家不少人都是先佛后儒的,理学受佛道的影响极为深刻,“袭佛徒之敝裳”、“弄个释家名字来招显”的地方简直数不胜数。老枭借用一下佛家“法印”一词,有何不可?

儒者因人而异,但有基本原则,三法印就是三大原则,如果违反了,还叫儒家吗?


流浪工程:
任何试图宗教化“儒”的倡议,都是对“儒”的曲解,最终也必将沦为统治者的工具,为真儒者所不耻。
东海一枭:
儒家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学说极为丰富繁杂,我从中铸出三法印(三大基本原则),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之,使之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不仅毫无“宗教化儒”的试图,恰恰相反,三法印中的人本就是直接反对宗教化的。

如果说仁本、民本和人本三法印的提出是一种宗教化的努力,如果说符合三法印的儒家是一种宗教,那就要修改宗教的定义了。
2007-3-14
2007-3-18东海一枭
首发《民主论坛》2007-3-19 https://asiademo.org/


附三:厚德最耐看,士当论志远
-----关于儒家法印问题答客问(二)
东海之道推出之后,质难纷然。对于有一定意义的问題,我大都其应如响,予以详析。但我真诚地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观览得全面些,思考得深入些,别问得过于肤浅幼稚,不然我只好如孟子“不答”、学释氏“置答”了。

忍者龟:
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并非儒家叁法印。老枭,你不要自作聪明好了。後世的人把儒家思想复杂化,并不是好事。所以我一向讨厌宋明理学,尤其是讨厌程朱主流派。
东海一枭:
孔子讲仁智勇“三达德”,孟子讲仁义礼智“四端”,西汉董仲舒时提出“五常”亦称“五纪”,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皆归本和筑基于仁,有仁才有其它“义礼智信”。
所以,“三达德”也好,“四端”也好,“五常”也好,都可以纳入人本民本仁本三法印的“仁本”之中。这不是复杂化,反而是简化。
宋明理学固有一定狭隘性和内敛化倾向,但也将儒家内圣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讨厌理学,只能说明对它缺乏基本了解,误会至深。关于理学,我有十多篇枭文为之辩诬,兹不赘。


07316828498:
一、请教:如你所说,你认为良知与真如是二非一了,然否?(所引枭文:“我所说的良知比世俗所谓的良知意义深广得多,相当于佛教的大般若、如来藏、真如,而比之又更为“生动活泼”)
二、如你所说,良知是良知,本体是本体,请教本体之外,另有良知立与何处?你这个所谓良知不是从本体而来,我请教你,是从哪里来?(所引枭文:本体这个最高之道,并非真有那么一个体。它是听之无声视之不形,从根本上说是不可道不可名超绝言诠的。叫他本体或者真如、如来藏、乾元性海之类,都是强为之名,各种描述也是强为言说。)
东海一枭:
上述两个问題中,“良知不是从本体而来”纯属误读,而且误得荒唐,任何人都不可能从07316828498网友所引的枭文中得出如此错误的结论。另一个问題答案清清楚楚就在07316828498自己所引的枭文里:“我所说的良知相当于佛教的大般若、如来藏、真如,而比之又更为生动活泼”。
本来可以说“已开示完毕”。奈还有多位旁观者不明,一再追问,而且良知作为儒家三法印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慨念,只好多罗嗦几句。
道体当然是一非二,但各家各派对道体的证悟则有深与浅、高与低、全与偏之不同,这里不存在任何逻辑问題。儒家认为,形上之道在天为理,在人为性,在身为心、即良知是也。
良知是道体于人身的“落实”,是一种天赋。我在《儒学三法印》中指出,良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初本然之性,是法尔如此、自然呈现、“不虑而知”、不假外求的“自然灵昭明觉”的“心之本体”。在《想家找家回家!》文中亦曾说明:
明心见性还可以缩减为两个字,明心即是见性,见性即是明心。性即心也,相当于佛家所谓真如、如来藏、本来面目等。孔子讲求仁、志道、知命、知天,孟子讲存心、尽心、不动心;《大学》讲明明德和止于至善;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王阳明讲致良知…。仁呀、天呀、命呀、明德呀、至善呀、天理呀、良知呀,异名同质,所指都是道之本体及人之本性,只不过大伙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称呼不一罢了(当然不完全相等。有的就道体言,有的就功能言,有的是同义词)。
所以,良知与真如是一非二而亦有别。别在何处?《中华文化大启蒙书》中早有阐说,并拟造《本体初论》进一步深入论述有关各家道体的异同。兹引蒋庆先生《心学散论——蒋庆先生谈儒家的生命信仰》中谈佛性与良知之一段,先启愚蒙。蒋庆先生曰:
“佛性无生,良知生生;佛性寂而无感,良知寂而感通天下;佛性还灭入无余涅盘,良知创生而裁成天地;佛性无善无恶无是无非,良知无善无恶无是无非又时时知善知恶知是知非;佛性归寂不动如明镜止水,良知性觉如鸢飞鱼跃是活机活水;佛性是“有”为法界真心器界所依,良知是《易》为万化所出变动不居;佛性是涅盘性海无明风动情识浪滚而起惑,良知是万物一体之仁不容已入世担当而以情。”
这段话极为精彩和中肯,佛性与良知之别,正是佛儒两家对本体的证悟不同。


丁一一:
“群龙无首”的群龙显然并非是如渭水垂钓客先生所言的群雄逐鹿的天下大乱之征,当然更不可能是东海一枭先生信口开河所说的什么民主社会的“天下大同”。要知道,民主与自由的精神,离不开科学的实证态度,靠什么玄学的预测术,只能造就蒙昧主义,而蒙昧主义正是封建专制的土壤。
东海一枭:
这是丁一一文《“群龙无首”看象数》中的一小段。这样的批评太不严谨,毫无实事求是之意,倒真是信口开河。
在《为社会避凶,向理想趋吉!》中我讲得很清楚:“大同”是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不论文王演易时“群龙无首”本意如何,毫不影响孔子将它发挥成为儒家理想社会的象征性描述。孔子晚年作《春秋》蕴寓大同理想,晚年《易》何尝不可以寓此理想?且我认真论证了孔子对《易经》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观其德义”上。
我所得结论据实而证,有理有据,据确理实,岂是“靠什么玄学的预测术”而得?同时,民主与“大同”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民主社会只可以说是王道的初级、“大同”的起步,不能拿来形容或“天下大同”作“天下大同”的定语,因为民主的“级别”比大同低。
再次强调:民本思想只能靠民主来落实,王道政治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佛教罪人:
“仁”其实是一个相当空洞的概念。谁能真正给出仁的定义呢。民本?我看儒家是以君父为本。人本?从经学到理学,那里有半点人本的意蕴?儒家三法印,戏论也。
东海一枭:
仁这一概念自孔子捧出之后,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其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哪有丝毫空洞?给仁下的定义自孔子以来难以胜数,要论全面而简要,可以参见我在第关于儒家法印问题答客问(一)。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家共识,也得学术界相当普遍的认可。“以君父为本”确是存在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事实,那是君主专制对民本思想的异化,对于古代儒家,是一种无奈的妥协,要求古人在行动上突破“历史之框”达到现代高度,是不现实的。
人本是就人神关系而言。从经学到理学,那里有半点神本的意蕴?


海螺:
据说这个宗教也是有等级的。以佛祖最大,上通几个界,下通几个界;上帝带领诸神掌管天地万事万物,基督和上帝在佛的面前得老实点;老子见了上帝也只是个听话的下属;孔子不敢去见老子,怕老子把他丢到炉子里面去,所以天上也没有设置孔子的位置。所以嘛老枭,本来你档次蛮高的,大家对你印象也不错,你最好不要老是去走低档化;把你的儒学发扬光大,比孙悟空都厉害,但是无论如何你记住千万不要承认你是儒教弟子,否则对你孔师祖不利。
东海一枭:
依海螺所说,哪家学说(包括宗教)“神化级别”越高,牛吹得越大,哪家“等级”就越高了。果真如此,倒要遗憾孔子及其徒子徒孙们太缺乏吹牛和神化自己的能力了,呵呵。
儒家不靠神祗、不靠任何今世或来世之奖惩而能提供社会秩序,担负了伟大宗教的功能而不含宗教的缺点。儒家的人本思想和不谈怪力乱神的真诚,正是其文化先进性表现之一。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论述了儒家崇尚人的自我的理性之特点:“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身一条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这是何等精神!人类便再进步一万年,恐怕不得超过罢!”
在现代社会,某种门派的祖师们如“比孙悟空都厉害”,恰是不够“高档”的表现。儒学的发扬光大,不靠神秘化宗教化,靠的是内圣学的现代化和外王学的制度化。
对于儒道佛三家,学人们亦每误会在学理和道论上佛高于道、道高于儒。因为儒入世和道佛出世,道家虚静佛家空寂。殊不知人生并非虚静、空寂得越彻底越好,形上之道(宇宙本体)亦并非完全彻底地虚静空寂。道家知静而不知动,佛家证“空”而未证“生”,与儒家相比,皆有欠缺。唯有于此再进一步,从道家的虚静或佛家的空寂再探下去,证知本体虚静而不虚不静、空寂又不空不寂,始得“道体之全”。


红天:
何为法印?佛家的教义。既然是佛家的教义,儒家又何需法印?是不是还要弄个儒家的《古兰经》、儒家的宣言、儒家的神仙谱啊?儒家失去了自我,这才是儒家最大的危机。
东海一枭:
“儒家的宣言”有何不可。“儒家的宣言”还少吗?只不过具思想深度、文化高度的宣言多乎哉不多也。至于儒家的神仙谱之类,当然不行,因为儒家不谈怪力乱神,只有圣贤君子。
如果借用了佛教的一个名词,就“失去了自我”,也太把儒家看得轻了。倘它真如此“飘如陌上尘”,就不值什么了!“儒家最大的危机”不在借用了佛教名相,而是多数所谓的儒者“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专制帮闲耳。


红天:
儒学是产生于华夏文明的一套完整而独立的治世体系学说。
如果今天又有人为了拔高自己,而加入玄学,为玄而玄。
儒生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的应该是刚性的,永远不要失去自己的刚性。失去了这点,则儒学无望矣。
东海一枭:
孔子早中年很少谈“性与天道”,五十学易,并对易经作了加工,在象数占卜功能之外“观其德义”,别开生面。《易传》又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孔子对乾元天道的领悟,都写在“十翼”里了。儒学对天道本体的探索自孔子而始,子思继之,宋明理学复继之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阐发。现代熊十力直承易理,其巨著《体用论》对形上本体的证悟把握,是有史以来最为深刻和全面的。儒学对本体的认识,即不唯物也不唯心,而是“心物一元”论,兹不详论。总之,儒学不神不玄,关于道体之学也不是我“加入”的。
儒学更不“为玄而玄”,其探索天道,是为了个体生命的安立和人类政治的文明。“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赞易,乃在穷理尽性格物致知以至治国平天下进于大同。(《汉书艺文志》),穷理尽性与格物致知与治国平天下,融于一体。
说儒学是治世学说,虽不全错,未免片面。儒学形上形下圆备,内圣外王俱全,不仅治世也治身,不仅治国也治心。内则格致正诚,穷理尽性,外则修齐治平,追求王道。
说儒在中国文化里代表刚性,虽不全错,也很偏颇。儒学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儒家有经权论,经为基本原则,必须刚,权为权宜权巧,属于柔。持经不碍用权,用权不得违经,经权结合,刚柔相济。儒学圆通,于此可见。于儒者修养而言,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执善固执,守死善道,立其大者,成仁取义等等,这是刚的一面,温柔敦厚,温良恭俭让,则是柔的一面。


终极狂客: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三法印"的说法,可真是不好讲得.儒家讲究实用,这一根本是不能违背的吧。
东海一枭:
儒家有现实主义的一面,更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讲究实用,但绝非实用主义,儒家的实用,是要受原则制约的,绝不允许“无所不用其极”!儒家不能违背的根本原则就是我提出的三法印,而不是什么“讲究实用”。
在《大学》里,“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意思是君子无处不追求完善。这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与"东海三法印"完全一致,与实用主义毫无关系,不宜从“讲究实用”的角度理解。

2007-3-20
首发《民主论坛》2007-3-22 https://asiademo.org/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无弦琴:评东海之儒家三法印 海归论坛 2007-4-01 周日, 18:26
[问题]无弦琴述评“东海之道”入门书(一) 海归论坛 2007-4-01 周日, 23:41
东海之儒对中西各家学说的基本态度 海归主坛 2008-1-24 周四, 09:48
[分享]东海老人:答网友(五则) 海归主坛 2009-7-29 周三, 09:25
东海老人:良知令(组诗) 海归主坛 2009-5-26 周二, 09:25
东海老人:良知佛(组偈之三) 海归茶馆 2009-1-12 周一, 09:34
[原创]大连某外资金融服务中心招聘海归管理培训生(有英语国家工作学习背景) 海归招聘 2011-8-09 周二, 13:22
利己主义要不得!----关于枭文《真反儒者,畜生也!》答客难 海归论坛 2007-4-07 周六, 08:20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2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