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分享]回到九龙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回到九龙山   
东海一枭2
[博客]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1398

海归分: 164915





文章标题: [分享]回到九龙山 (760 reads)      时间: 2008-1-01 周二, 16:11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回到九龙山
-----还乡漫记

前言
多年来学董仲舒足不出户目不窥园(形容也,别死解),终于静极思动,乃趁枭儿暑假,携枭婆枭儿返乡一游。一家三口于7月上旬离开南宁,在老家遂昌龙洋山居近十日,小享亲情乡情之乐,复到安吉、杭州等地漫游及小住。

原拟杭州之后,与二三子周游列省,访山寻水兼访友寻师。但在浙期间接到“体制内朋友”电话,为我“安全问题”考虑,郑重建议我暂时不要“乱走乱动”为好。看来我“双访双寻活动”的政治条件尚不成熟,且俟来日吧。念及孔子以及历代士子大都拥有周游天下参访讲学的“自由”,不禁深深生起怀古之幽情来。

一、最深的印象
每次回到故乡,最深的印象是:绿。地名龙洋,洋又不见,龙又不见,只有绿,只有近近远远、低低高高、浓浓淡淡、重重叠叠、满山遍野、从山入水的的绿,绿满双眼,绿泌肌肤,绿入心扉。就是坐在家里,绿也会排门而入、推窗而来。

竹摇翠绿,松挺浓绿,草连深绿,芭蕉铺张着绿,河水倒映着绿,有的绿得温柔,有的绿得浓烈,有的绿得平易,有的绿得庄严,有的绿得低沉,有的绿得响亮。这里真成了绿的大本营,绿的大海洋,绿的大宝藏,绿的大世界。

生活在这样的万绿丛中,实在是够豪华够奢侈----不过,这种豪华和奢侈,不是终日为生存而忙碌的农人和终生追名逐利的市井之徒能够领略的,也不是“出山”之前的少年的我有资格领略的。“不知衣底神珠好,莫识山中宝藏真”啊。

除了绿,还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是晴夜的星星,或大或小,或亮或暗,或远或近,密密麻麻,无数无量,这是山村独有的夜景。忆及小时候夜晚偎在祖父或祖母脚边一边看星星一边听长辈讲古聊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夜。独坐河滩,渐向深宵,坐进往事,热泪涔涔。

二是雨夜的黑。那是一种浓极深极的黑,深不见底,密不透风。天上不见一点星光,地下不见一只萤火虫,天地之间没有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光亮,天地打成一片,四周黑成一团,置身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仿佛自身也成了一团黑。这也是山村独有的夜景。

至于乡情亲情的浓郁,是不消说的了。祖母和父母乐开了怀。父亲天天兼用鱼篓和鱼网,下河捕鱼给我们吃。老家各种土菜都异常鲜美,鱼味尤鲜。

曾设家宴邀请一些邻居和故人聚一聚。智卫(谐音)君,少年好友也,很多年没有联系了,现为村支书,也来“赴宴”了。此君待人热情诚恳,处事正直公平,在村里人缘甚好,对家父也颇为尊重和关照。其父曾任乡信用社主任,八十年代中旬曾破格贷我400元人民币。忆及其父子两代待人待我的好,何其难得,实深感激。

二、我的忧伤
绿在故乡,绿在浙江。绿是普遍性、全省性的。从龙洋到遂昌,再从遂昌经龙游经建德经杭州到安吉,一路上小车大都在山青水秀的万绿丛中行驶。浙江真是好大的一块风水宝地。振飙建议移都浙江,从政治、军事、文化、地域等各方面分析了浙江作为中国首都的优胜。我想,仅从降雨量之丰、山水风光之佳方面,浙江比北京就适宜得太多、优胜得太多了。此次所经遂昌、安吉二县,一是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一为全国第一生态旅游县。

浙江,是最适宜隐居养老的地方。原在遂昌县郊区定购了一所农家小屋,二妹和妹夫重加装修入住了。此地竹青树绿,空气鲜新,视眼开阔,不足之处是屋后青山太小,门前溪水太少,既然二妹和妹夫喜欢,就另寻宝地好了。最好是杭州周边市县,如有好山好水,当购定数亩地,建草堂数间,供读书写作、躬耕种豆及招朋接友之用。欢迎旧雨新朋踊跃荐“地”为荷。

从县城开车送我们回来的程瑞华夫妇建议,将来在老家建一幢别墅或石堡以养老。然而令我耽忧的是,据说当地将建大电站,我的故居正在库区之中,数年之内,将被淹没。闻言深以为忧。村民说届时会有补偿金的。可多少金钱,能够补偿“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对这片绿色宝藏的污染和破坏?什么补偿,能够抵偿我丧失“故丘”的哀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我缘份深深呀。

还有令我忧伤的是,乌溪江与当年相比,已浅窄得多了,溪里的鱼也稀小多了。而电鱼者、毒鱼者络绎不绝,几乎无日无之、无夜无之。用鱼网、鱼篓子捉鱼也罢了,用电、用药,每次都是对鱼类“男女老幼”大量、集体的灭绝,令人心疼,为鱼,为河,为环境。竭泽而渔,此之谓也。

三、参观“打醮”
期间曾随侍父亲到遂昌龙泉两县交界处的龙泉住龙镇参加“天后宫”(民间称天妃娘娘庙)的“打醮”。该庙全由民间信仰人士集资和捐肋建成,舅舅是“理事会”成员之一,八十多岁的人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可略窥“信仰力量”之一斑。周边信士来者颇多,午饭开了二十多桌,在这个僻远的山镇,应该算得上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了-----开光典礼那天更盛,庙里庙外、满山遍野都是人,午饭开了一百多桌,可见农民信仰、精神方面的极度饥渴,佛教信仰及天妃娘娘、梨山老母之类“民间信仰”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

我认为,政府在广大农村信仰建设方面应加以适当引导和帮助,以佛教、准佛教信仰为主,辅之以儒学教育(城市则以儒学教育为主辅之以佛学宣传)兼民间信仰,各种寺庙及孔庙孟庙建设的资金,可以由信士集资、民间捐助、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综合解决。

同时,引导广大信士把各种宗教准宗教信仰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把迷信盲信邪知邪见提升为正信正知正见,把信仰宣传落实为道德培养和心灵教育,让信士把信仰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于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中去。低下头去“拜佛”以后,应该是仰起头来善起心来做人,而不是转过身去怨人、辱人、恨人、欺人!

经过文革的严重摧残,信仰缺席、道德败坏、精神空虚、思想苍白、情感淡漠、为子不孝、为父不慈、为人无赖、待人不诚等现象已成中国社会普遍状态。人与人之间不仅严重缺乏友爱关心,而且互相猜忌防范,甚至为了争一点眼前薄利,贪一点物质享受,“无所不用其极”。生而为人,却动物性生存着。不仅城市,农村社会也不例外,这些当今中国“最纯朴的人”也往往庸俗到恶俗的程度,卑琐到卑劣的程度。由于农村生活特别单调,农民素质较为低下,一些表现在村民乃至亲人之间的贪婪和争夺显得特别肤浅和“低级”。

不少农民认为人死之后灰飞烟散,人生到头一切空空,所以要趁活着时赶紧享受。这种“断灭见”,不妨矫之以佛教的“轮回说”(或其它一神、多神信仰。关于轮回之问题,兹不深论)。

在舅舅引导下跪在天后像前抽了一签,签词曰:

木为一虎在当门,须是有威不害人。
分胆说是无防事,却生迟疑恐不心。

词似诗非诗,似通不通,但“有威不害人”五字甚得我心。乐助人是精神高标,不害人则是道德底线。旁有“先生”释签,谓属上上签,只要走出去,求财也好,办事也好,无路不畅通,必有贵人相助云。回顾大半辈子的经历遭际,确实是常遇“贵人”的,欠下的人情债可不少,希望今后有机会偿还,更希望今后自己有机会成为别人的“贵人”,呵呵。

四、国家的脸孔
父亲是复员军人,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应征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0950部队独立大队,先在福建,后在东北,职别:枪手军衔:列兵,六零年入党,曾任班长,多次立功受奖(假日奖励一次,立三等功一次,五好战士、五好教员奖励各一次)。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腰部受伤,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现年逾古稀,已无法治愈,病情时常发作,耗去大量医疗费用。在村、乡有关领导多次鼓励支持下,父亲终于向县民政局提出申请,希望象其他一些类似情况的战友一样,得到民政部门的优抚补助(前不久父亲从一“赤脚医生”处购得“德国汉堡灭湿痛”胶囊数瓶,治痛效果极佳,适合长期服用。拟长期大量购买,奈何在杭州找遍大小药店、数家医院和医药公司,均无此药。谨在此恳切希望医药行业的朋友提供信息为荷)。

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对父亲都很孝顺,父亲的生活和医疗并非没有保障,但我仍十分理解父亲的心情。7-26下午陪同父亲到县民政局提交申请。安置优抚科一位年轻而帅气的民政小官员小翁接待了我们(后又来了一位小张),礼貌,客气,但我感受的是一种骨子的冷漠。

他们一边要父亲接供服役部队的证明文件、人武部门的档案资料,说没有这些文件资料无法办理,一边又说由于历时久远或者种种“天灾人祸”,相关文件资料恐怕不易找寻。父亲说,原部队的多种奖章奖状及有关证件和文件都在一次山洪中永久丧失了,参过军的唯一凭证只有一本《荣誉登记证》。翁姓官员表示一切照章办事,爱莫能助。此辈眼里只有种种僵化的规定,而没有活生生的人以及人的苦难,十足一付“国家的脸孔”。

其实,有关文件理应由民政局出面协调办理。父亲一介老农民,步履艰难,一片茫然,即没有能力找到原部队、也没有“资格”查阅复印人武部的档案。如果有关档案遗失,那更是有关部门的责任了!当年国人大都“积极要求进步”,军人尤其“积极”,重伤不下火线,轻伤不上医院,原是军人惯例,父亲也不例外。故既使档案中未注明受伤情况,凭父亲复员五十多年的资格之老,按照有关规定,也应享受一定的照顾。

看着父亲一脸失望,我只能空言相慰:不急,会有办法的。

五、一路风光一路情
在浙江期间,见到了不少故人,受到了他们的热诚款待,并游览了不少风景地。

在建德市见到了神交已久的伙夫网友,午宴飨我以当地名酒五加皮,然后租了一艘小船在千岛湖转了一圈,再到新安江边白沙亭小憩。初相见时伙夫便隆重介绍新安江水“奇寒刺骨”,我们都感觉言过其实。脱下鞋子扎高裤管下水一试,果然是冷沁心脾,大叫称奇不迭。

安吉是全国第一生态旅游县,风光极好,佳处颇多,由于时间匆促,仅参观了彰吴镇的吴昌硕故居。从彰吴到杭州途中游灵峰寺。寺在安吉县城西南9公里处,周围林茂竹密,岩奇境幽。灵峰寺为千年古刹,与杭州灵隐有姐妹寺之称,明朝名僧藕益圆寂之地,今已重修。记得在什么书上看到过一副灵峰寺的楹联:“现三十二妙应身,度尽尘刹;施二十四无畏力,福备群机”,何等心胸气度,竞未能在寺中找到。

8月1日,圣龙君从宁波赶来杭州相见。此君原为企业主,现在香港办了个出版社。记得两年前侍岳母携妻儿回杭小住,圣龙也是从余姚赶来见面,然后雇了一辆中巴,载我一家与其女友一起,到象山某小岛畅游一日。此君为民族主义者,观点政见与我不无岐异,对我这份情谊,实在难得。

钱老明锵两次设宴,并邀约和陪同我作西溪之游(详见《西溪记游》)。此老与我相识十多年来,情深谊厚,交结忘年。当年在杭居住期间,来往密切。每次回杭,皆往探望,论新叙旧,乐何如之。此老不仅人做得好,诗吟得好,赋也作得极好,其赋《兰亭秋禊诗序》已由日本大书家高桥静豪书成长卷,由名家出版社出版,中华收藏协会发行。文怀沙、沈鹏、欧阳中石、钟明善等书家皆有题跋,林从龙、刘征、霍松林、袁第锐、江婴等诗家纷予佳评。获赠三卷留念,当珍藏之。

曾访诗友杜琳瑛。数年不见,琳瑛君诗词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境界大幅度提高,令我括目。更难得的是她具有一定的宗教情怀,虽信仰基督,对儒佛两家却很认同,还常到一些寺庙及尼庵写生或暂住。枭婆誉之为才女,我说才女二字,对琳瑛君而言,实属贬词,就象世人誉我为才子狂生一样。

某君设宴于藕花洲,备极热情。此君当年曾因故匿迹枭家,朝夕与共近一年之久,情如兄弟,连夫妻吵嘴亦不避之。数年不见,现任某公司副总并自办了一家文化公司,为之欣庆不已。

在浙期间还还游玩了富阳、桐庐和瑶琳仙境等地,受到石头、小饶、温克坚诸君、程瑞华夫妇以及其他亲友的热情款待,兹不一一。

值得铭感的是,我的“网络失踪”,引起了海内外不少朋友的关注,据了解,温克坚、赵达功、白草屋主等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我的讯息,伙夫发帖寻找,老戚深情《怀念》等。由于出行匆忙,只将回乡消息告知了少数朋友,山居及外出期间上网不便,未能及时联络,在此谨致谢意和歉意。还有,世外老人君《东海一枭,吾之师也》一文,令我感动又愧悚。近年深入研习儒佛诸经及程朱阳明之学,深感自己以前是多么浅薄浮躁粗俗张狂,世外君谬赏,愧不敢当。但我很乐意与世外君及广大有识有志之士互相切磋,共同向上,欢迎对“东海之道”补漏捣虚,不吝指正。

六、但致良知足矣
偷闲读儒佛经典。读到《王阳明全集-传习录拾遗》中的一段话,不禁凛然自警,赧然自惭。《传习录拾遗》第十三条:“先生初登第时,上《边务八事》,世艳称之。晚年有以为问者,先生曰:此吾少时事,有许多抗厉气。此气不除,欲以身任天下,其何能济?”

自想落网以来,痛斥特权,大反专制,固然不乏浩然正气,却也有许多抗厉气和张扬浮躁偏激乖戾之气,自己这些不良习气不消除,欲追求先进政治、振兴中华文化、弘扬东海之道,“其何能济”呀?

很喜欢王阳明的《示诸生诗》,其中颈颔二联曰: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乾坤有易原非画,心性何劳得有尘。其实,但致良知足矣,这是“立乎其大者”,“尽其在我”者,是否成就外在的德望事业,成就多大,顺其自然可也。不然,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刻意”,本身也是一种妄想分别执着,也会成为遮蔽心性的“尘”。

有三大理想。政治理想是民主王道的实现(王道为民主高级阶段),文化理想是中华文化的振兴,个人理想是成为一代文化宗师。前面两大理想依旧,不过,无须太刻意和执着。至于个人,宗不宗师其实没什么鸟意思。今后应该在“尽心尽性尽人事”的基础上学会“听天命”,一切随缘些。例如,“双访双寻活动”及中华文化开讲的计划能否实现,枭书能否出版、何时出版,任之可也,甚至计划也是多余的。

“法不孤起,必仗缘生”。公也好私也罢,许多事的成功需要外在的条件,佛家谓之“缘”,禅家谓之“机”,儒家谓之“时”和“命”。即使是饶益苍生的大善事,缘如不到,机如不熟,时如未至,虽孔子释氏重出,也无奈之何。儒家讲拨乱反正开物成务,佛家讲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那是自自然然从从容容的随缘成就,过于刻意为之和过于执着求之,就不是随缘而成“攀缘”了,且往往“可怜无补费精神”。

尾声
九龙山,在我故乡遂昌境内,又是浙江名山,此文便以之代指故乡和浙江吧。这次回来,信手捡了一束新诗,想再找几首旧诗而未得,且借来明朝王绂《题青山白云图》一首诗自浇块垒吧。诗曰:

  我曾九龙山下住,结庐正在云深处。
  日日看山还看云,长教剪却当檐树。
  无端一别猿鹤群,马蹄南北徒纷纭。
尘途底事拂衣晚,回首愧负山中云。
2007-8-8东海一枭于杭州

首发《自由圣火》网址:https://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回到九龙山 海归茶馆 2007-12-26 周三, 14:21
回到九龙山 海归主坛 2007-9-06 周四, 16:49
[功夫原创+精美照片]参加登山活动的都有哪些好处?登北京昌平九龙山 海归酒吧 2007-3-25 周日, 21:24
[分享][原创][贴图]【人在旅途系列】再访香港(上) --- 九龙香格里拉 海归茶馆 2006-7-16 周日, 01:40
[分享]回不去了的上海, 给老上海看看 海归茶馆 2015-3-31 周二, 01:06
[分享][音乐]九歌:《阿娜尔汗,我的黑眼睛》 高山流水 2012-11-20 周二, 14:00
深圳北站去香港九龙,怎么走方便? 海归商务 2012-11-09 周五, 18:31
[分享]回国后上不去facebook怎么办 海归茶馆 2012-10-29 周一, 10:0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2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 [分享]回到九龙山 -- 东海一枭2 - (5916 Byte) 2008-1-01 周二, 16:11 (76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