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   
valley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662

海归分: 89859





文章标题: [转帖]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 (1438 reads)      时间: 2008-8-31 周日, 18:23
  

作者:valley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

 象征全世界手拉手的五环在夜幕中闪闪发亮,音符般的巨大主火炬燃烧起熊熊烈火,华表的影像流淌在徐徐展开的巨大卷轴上,人类在冉冉升起的蔚蓝色星球上漫步,闪烁的星空变幻成通体晶莹的“鸟巢”……一幅幅独特的壮美画卷让世人叹为观止。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底被施了什么“魔法”?

45000个LED编织“梦幻五环”

  “太奇妙了!”开幕式上,当梦幻五环出现时,很多观众发出感叹。特别是当奥运五环展示结束,突然在空中“消失”,很多人惊叹的同时,不禁疑问:这是魔术吗?

  这得先了解奥运五环的制作工艺。

  黑色钢丝暗藏玄机

  首先要解决“五环”依托的问题。为此,总装某设计研究院通信工程师、“梦幻五环”负责人董平章及其同事制作了一张用直径2毫米钢丝线编织成的巨型网,宽16.5米,长36米,网眼呈边长2厘米方格状。他们按照五环的布局在钢丝中焊接上了45000多个LED(发光二极管)小灯,当这些灯发出白色光时,就呈现出了大家所见到的璀璨五环。

  这张巨网的上下两边各固定了一根钢管,上边的钢管上焊接了4个挂环,用于连接威亚(钢丝装置)。这么长的钢管,如何在尽量控制尺寸的同时保证不变形?董平章说要归功于负责特种结构设计的尹续峰等人。为了这根钢管,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演算。甚至在第一次演出前,还对吊点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保证了“星星五环”能够最平整地展示。

  当然,钢丝也暗藏玄机,钢丝都裹上了一层塑料皮,和大家平时所见的电灯线结构一样。塑料皮和钢管都刷成黑色。这张网事先被放在了舞台中央。“梦幻五环”节目开始时,全场灯光都暗下来,五环音乐响起,舞台中央出现了奥运五环图案,与钢丝网上的五环图片重合。此时威亚装置随着音乐缓缓拉起钢丝网,网上的LED灯亮起,此前用灯打的五环同时熄灭。由于黑色塑料反射光小,在100米开外的观众只看到了奥运五环闪亮升起,等灯熄灭时,就感觉是五环在空中消失了。

  多次修改力求完美

  董平章的工作室就设在鸟巢0层,他给记者展示了一截钢丝网,这就是“梦幻五环”设计初期的样子,最大的不同是网的颜色。董平章说,钢丝线和钢管,刚开始都是刷成灰色的,但演出时有部分反光,达不到满意效果,最后都刷成了黑色。

  他还说,巨网上下两边刚开始时是用玻璃钢固定的,但成本高,强度也较弱,换成钢管虽然相对要沉一些,但在威亚系统的承载范围内,最主要的是比玻璃钢结实,可靠性更胜一筹。

  奥运五环的大小也进行了反复调整。起初每个环的直径是8米,后来修改成6米、7米,直到最后才定为10米。“主要是跟表演场地的大小协调。”董平章说。

  原先奥运五环周围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点,最后都换成了蓝色的底。“导演组认为这样背景显得干净,主题更加鲜明。”董平章说。

  四条线路同时供电

  困扰技术保障人员的问题是,LED灯很小,在钢丝网的搬运过程中容易掉下来。光钢丝网的线就有800多条,每一次排练至少有十几条坏掉。因此每次彩排后,技术保障人员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修补钢丝网和焊接灯,工作量很大。

  后来,他们想了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蘸胶水点在小灯上,胶水凝固后就包住了小灯及两边的焊点,既不影响亮度又比原先牢固。

  为防止个别线路出现问题导致“梦幻五环”断路,他们采取4条线路同时供电。只要其中有一条不断路电,钢丝网都能完整地显示出奥运五环的图案,当然这四条线同时正常工作的话,“梦幻五环”也就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他们还采用2个不同频率的电路开关控制电源,即使两个开关都出现问题,还有1个手动控制开关。


  “吊钢丝”巧技打造空中奇观

  22位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空中交叉飞行,璀璨夺目的奥运五环在空中环游,古典与现代就这样梦幻般地融合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开篇就用“吊钢丝”的技法,为世界呈上了一道空中视觉奇观。

  这个场面,对看过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观众,或许“似曾相识”。还记得在重庆武隆天沟里拍的那场武戏吗?近30名黑衣人吊着钢丝,从150多米高的崖顶跃下,飞身攻入驿站,场面颇为壮观。实际上,开幕式中的吊钢丝比电影复杂多了。

  超复杂钢丝系统纵横巢顶

  “开幕式上用的威亚(钢丝的英文译音)装置,科技含量要高得多。”开闭幕式上空设备机械系统负责人、该院专家常嵩介绍,开幕式上空共安装了31套威亚装置,每套包括1台移动小车、1个带滑轮吊具和3台卷扬机,这些组成了上空威亚系统。

  鸟巢上空有10条钢索———东西向3条,南北向7条。这是移动小车滑动的轨道,称为承载钢索系统。操作员在上空控制台发出各种指令。

  控制台放置在鸟巢四层的上空控制室里,是整个上空设备的“中枢神经系统”。这是鸟巢的“黄金地段”,操作手透过玻璃门能以最佳的视角察看演出状况。他们前方还挂着十几个监视屏。

  55公里长的各种钢丝绳,2000余个滑轮,471台(套)的电源柜、变频器柜、电机等设备,总重150吨,就分布在鸟巢上空的上下弦内,距离观众席上方四五十米的地方。

  在高空安装、维护装备的每个人都必须谨慎细致。小到每卸下一颗螺丝,都要小心翼翼地收进矿泉水瓶里———一旦掉下去,那就是颗致命的子弹。

  考虑多种细节只为万无一失

  “片场上拍摄吊钢丝镜头时,出了问题就重拍。开幕式上如果设备不运转了,能等你修好了再继续演吗?”上空设备系统指挥方志刚说,“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确保万无一失。”这支平均年龄才30多岁的技术团队集智攻关,为开幕式演出“保驾护航”。

  其中一个是采集吊威亚的物体移动坐标数据,并编成电脑指令。开幕式演出中,吊威亚的有仙女、宇航员、放风筝的小姑娘、梦幻五环、巨型纸等,这些都得在相应的指令下移动。10条钢索受地心引力和热胀冷缩影响,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数据与实际出入很大。设计者采取测算初始两个位置之间所要排放钢绳的长度,通过精确控制卷扬机收、排钢绳的长度和速度,确定了物体在这两点的移动轨迹。

  小车运行时,钢索形状会不断变化,容易导致钢丝绳绷断,或是跳出滑轮。为此,技术人员添加了张紧装置,自动调节钢丝绳始终处于松紧适度的状态。他们还在卷扬机上安装了排绳装置,它就像交警,指挥走向复杂的钢丝绳有条不紊地通行,解决了容易乱绳和打死结的问题。智能编码器能“聪明”地保证钢丝绳单层而不交叠地缠绕卷筒,确保准确测量收、放钢丝绳的长度。

  22个仙女在空中交叉飞行,会不会发生碰撞?方志刚说,在观众席上看好像是交叉的,但这是平面的视觉效果,在立体的空间里她们之间间距6—8米,就像两列相向运行的火车,在不同的轨道上行驶,显然不会发生碰撞。

  航天经验保障空中安全

  “这是一项和航天发射同样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方志刚说:“我们不会把开幕式当作新产品的试验台,所有的设备、系统都必须要有多年的成功应用经验。”如,奥运会开幕式上空设备的控制台,用的就是成功保障过航天发射的神舟某控制台,它是该院研发的第四代控制台。

  他们将航天发射经验“嫁接”到开幕式技术保障中。大范围采用冗余设计。像核心控制器、操作系统、网络传输系统都是双备份。在一个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备份系统无延时切换。他们对开闭幕式特点进行了风险分析,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预案处置体系:一个环节出故障,有几套方案解决。

  操作手也实行了“双备份”。每个岗位都分为一岗和二岗,两岗都配主操作手和应急操作手各一名,“一个干一个看”。多重保险让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几乎为零。

  当40亿观众享受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盛宴时,方志刚以另一种心情紧盯着鸟巢上空。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他的技术团队圆满地完成了上空演出的技术保障任务。

  主火炬完美弧度与“鸟巢”浑然一体

  “鸟巢”顶部,东北角,大大的充气帐篷里,藏着北京奥运会的最高机密。在所有目光都注视着最后一次火炬交接的时候,主火炬滑出帐篷、悄然竖起45吨的主火炬缘何稳站“鸟巢”顶在北京奥组委运营中心,火炬塔代号为“TS设备”。从上空俯瞰,主火炬外形是一道音符。看似简洁的符号,工程实现起来却难乎其难。

  精确到螺丝的三维设计

  2006年10月,火炬塔研制工作启动。总装某设计研究院一批机械、结构、控制工程师首先参与其中,负责把导演创意转化为艺术装置。

  这是异常痛苦的一个过程。第一次承担这样的任务,长期从事工程设计形成的工作方法、思维模式都要改变。导演创意可以天马行空,工程设计却必须钉是钉、铆是铆。刚拿出总体方案,导演创意却改变了,只能重新再来。几次反复,2007年2月,第一个方案出炉。忙活了半年却被否决了。

  一筹莫展,重起炉灶。音符的创意提了出来,耳目一新,却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困难。方案论证了3个月,2007年10月开始正式设计。从外形的几道弧线入手,先展开平面,根据平面确定结构体系、内部材料,再一步步细化优化。

  从“线”扩展到“面”,延伸至“体”,负责结构设计的黄伟开始火炬的计算机建模。表面平整的主火炬,里面藏着不少“玄机”,要为焰火燃烧及控制提供空间,还要解决自身连接问题。运用三维软件,黄伟画出了第一支主火炬。在三维空间里,这支火炬的每一个螺丝都进行了精确表达。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看到各个角度各个部位的情况。

  严丝合缝的仿真模拟

  不仅风,还有雨、雪和高温,火炬塔经受了重重考验。网状钢结构交织成的“鸟巢”,顶部是起伏不平的。火炬塔所处的屋面是一个弧形缓坡,每个点都不同。

  在“鸟巢”顶部搭建火炬塔,一个关键问题是要进行重量控制。选材、用材,把厚钢板用在关键部位,从总体到细节,全程控制,解决了难题。最终,主火炬重约45吨,驱动系统重约80吨,燃气系统也仅十几吨,完全控制在“鸟巢”的承受范围内。

  几乎每一次试验,都必须把火炬塔所处的特殊环境模拟出来。为此,以原设计图纸为基础,火炬塔团队构造出一个个“鸟巢”局部。在京东郊区的某个地方,甚至专门做了14米高、1:1的“鸟巢”局部作为试验平台。主火炬、驱动、燃气,从分项到整体,全部进行实物模拟试验。

  4月下旬,京郊试验场进行火炬塔首期竖起点火试验。离8月8日不到100天,已经没有调整的时间。“万一失败,就彻底玩完了!”郑志荣和负责驱动系统设计的王迎东等人,连续3天没睡觉。试验一举成功,千斤重担暂时放下。

  5月10日,火炬塔开始现场安装。试验场上整体调试完毕的火炬塔,到了“鸟巢”却需要一点一滴重新开始。甚至,原来严丝合缝的螺丝连接,因为一个点位误差的放大,也会变得相距甚远。6月初,系统安装完毕。反复调试,一点点优化,到7月26日,经过几次试验检验调整,火炬塔系统施工才算全部完成。

  浑然一体的整体造型

  开幕式要求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髓。竖立在“鸟巢”一角的主火炬,犹如从上方十几米宽的膜结构卷出,与“鸟巢”浑然一体。主火炬的下边缘,要和膜结构上的造型线相合。精确的定位要求,为火炬塔的驱动系统设计带来了巨大难题。

  一条11米长、3米多宽的轨道,铺上“鸟巢”顶部。主火炬平常藏在靠近外环的帐篷里。点火前,一套水平驱动系统把它缓缓拉出,直到近半部分探出内环。另一套复合驱动系统又把它顶起,推到与“鸟巢”内环垂直,下缘与膜结构曲线对接。整个翻转竖立过程由6个环节组成,工艺之复杂、行程之长、设备数量之多、功率之大,都是搞了20多年航天发射场和大型舞台机械控制的郑志荣从未见过的。

  为了确保精确定位、绝对可靠,驱动控制系统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在火炬塔运行的几个关键部位,专门布设监测仪器,实时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根据反馈信息,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运行方向、速度。直径3米多、行程11米多的主火炬,运行控制误差低于2毫米,精确度达到万分之二。

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的一纸、一轴、一屏

  一张纸,书写历史,寄望未来。一副画轴,寓意中华,打开精彩。一张大屏——书写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纸、一轴、一屏,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融合地面、上空精华,是亿万观众焦点所在。

  一张纸的前世今生

  这是贯穿整场演出的一张纸,是运用航空材料,为奥运会开幕式特制的第四张纸。它既是演出平台,也是巨型画布,还是重要道具。看似普通,却曾经给工程研制人员提出了巨大难题。它时而铺在地上,时而悬在空中。韧性不好,就容易扯破。太重,就不便于吊起、移动、翻转。

  纸的基材是一种蜂窝板,由1.2米长、2.4米宽的小板拼合裁剪而成。两侧采用真空技术压上高分子合成板,面上再粘一层无纺布。吊点的选择,运用了大量力学计算分析。除了考虑各种形式下纸自身的重量分布,还对受风情况进行了模拟演算。吊点的制作,运用了5种材料、3种工艺,是技术与经验的双重结合,智慧与心血的共同结晶。

  第一张纸,长14米,宽36米,重约1.8吨,2007年10月研制完成。这张纸验证了材料和结构的可行性,也暴露出边缘起波浪、局部起死褶等问题。

  第二张纸,为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降低制作难度,调整为28米宽。今年3月初,进入排练场,饱受风、雨、柳絮侵蚀。

  第三张纸,彻底解决了吊点加工难题,于5月4日首次进入“鸟巢” 排练。为此,专门制作了10米长、3.8米宽的平板车,动用了200多个人,一点点蹭进场地。根据现场排练效果,这张纸又变成20米长,11米宽,20毫米厚,重约800公斤。在7月16日开幕式首次汇报演出中,这张纸第一次画上山水太阳,成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生态奥运的重要结晶。

  一副画轴的舒缓打开

  画轴直径2米、长22米,从台仓送到台面,挂上驱动,打开至147米。总装某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陈威说,画轴的研制,要解决重量控制、液晶显示和运行定位等难点。

  控制重量,是因为画轴要在液晶屏上滚动,避免把屏幕压坏,同时要保证美观。为此,在结构形式上,采取了分段布置的办法。画轴两端用于表现造型,中间为圆筒结构,里面藏着配套设备。在材料选择上,采用了特种铝合金,并通过电脑模拟计算,使厚度降到最低。

  轴面上的液晶显示条,扫描频率达到600赫兹以上。液晶条的安装,经过专门设计,有效降低了制作周期,也保证了重量最低。有了液晶屏幕,通过图像显示,就能实现画轴滚动的效果。负责液晶设计的总装某设计研究院常春泉介绍,由于画轴要打开70多米,液晶电源和显示控制采用了随轴近供方式。画轴内藏着电池,留着空隙,演出时工作人员就在里面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美观、完整,画轴的驱动采用了钢丝牵引方式。为此,轴两端的台面专门开了两道槽,里面藏着钢丝、滑轮等设施。画轴的驱动小车藏在补台之下。从台仓上升到地面后,要先把画轴挂到小车上,再牵引行走。

  画轴的运行要和视屏图像配合,定位精度要求很高。这对轨道、台面的平整度,以及控制操作都提出了很高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和反复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张大屏的“水深火热”

  147米长、22米宽、总面积3234平方米的液晶显示屏,是全球最大的地面高清晰度液晶屏。项目负责人常春泉介绍,大屏分辨率高达 7052×1056,是普通电脑屏幕的5倍。由于显示处理数据庞大,采用5台电脑同步控制。液晶屏的图像显示,采用无线遥控方式,由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专门的通信频率。

  一向娇贵的液晶显示屏,为了奥运会开幕式,只能屈居地下,还得饱受日晒雨淋、脚踩重压。6月初,液晶屏安装到位,初试完好。几天训练过后,却频频出现状况。

  一天的骄阳暴晒后,屏幕边缘预留的空隙完全填满。前一天好好的屏幕,第二天晚上却发现了碾压痕迹。原来,由于气温过高,屏幕中央发生变形,无法承受画轴碾压。为此,排练场上多了一条要求,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5点,画轴不能从屏幕上打开。

  正是多雨时节。几场雨过后,屏幕和台面之间流通不畅的空气湿度超过70%。雨过天晴,太阳暴晒,中午时分,屏幕和台面间气温迅速蹿升到六七十摄氏度,成为一个狭长的“桑拿房”。高温高湿,是液晶屏幕的“杀手”。有的地方整条屏幕黑了,有的局部亮点闪烁。

  记录故障情况、分析查找原因,视屏团队开始排查整改。屏幕下方台面特意烘干,显示条全部进行更新,重新制作了防水,屏幕两侧开设了通风口。奔着万无一失的目标,超级大屏走向开幕式,以十分完美接受全球亿万观众的检阅。

升降舞台似“魔方”不尽玄妙  

  随着音乐流转,长长的画轴,数以千计的演员,眩目的星球,从地下台仓一一送上,呈现在亿万观众眼前。奥运会开幕式大型升降组合式舞台,犹如一个异常复杂的超级“魔方”,又似一个翩然起舞的恐龙级“机器人”。

  三维透视画不尽的精彩

  总装某设计研究院负责该项目研制的尚文介绍,舞台由4层组成。第1层,中间是可开合的两块活动盖板,两边是可下藏的60块补台。第2层,中心是20个模块组成直径20米可拆卸圆台,周边为A、B、C三类10块异形子台。第3层,直径18米的九环球,第7至第9环之下设有临时支柱。第4层,直径20米圆台,又称母台,中心竖起直径6米子台。

  在计算机控制下,补台下降,活动盖板打开,第2层舞台就可以上升到地面。这两层舞台的台面,都铺设了大型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屏。拆除第2层的直径20米圆台,第3层的九环球才能出现在观众眼前。第4层的中心子台,则几乎全部藏在九环球里面。

  这是国内最大、最复杂的可升降组合舞台系统。整个系统由300多台(套)设备组成,总重1200多吨,装配近2000千瓦的电机,专用的控制柜、电源柜有100多个,最大载重200多吨。舞台控制系统负责人陆乐介绍说,由于各层各类平台交叉运行,既要实现速度同步、位移同步、转矩同步,又要确保安全可靠,控制系统设计也非常不容易。

  研究设计改不完的图纸

  国家体育场地面设备工程要为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4场演出和仪式服务。在最初的开闭幕式演出方案创意阶段,舞台区域、大小、形式都是未知数。总装某设计研究院从摸清同时上场的最大人数入手,综合4场演出的共同需求,经过多轮方案评审,拿出了舞台工艺方案,并为各场演出需要的装置与运行要求预留了接口。

  之后,由于导演创意不断调整,工程研究设计迟迟不能定型。2006年6月开始方案研究,经过3次方案调整,10多次局部修改,到2007年3月工程设计才算正式确定。

  为了确保设备运行可靠,整个舞台系统运用了大量可靠性设计。从驱动电机到整个控制系统,全部都有备份措施。由于各类平台交错,设备交叉运行,相互冲突的平台都采取了互锁设计。该院还专门开展了设备故障快速诊断课题研究,所有的操作、运行数据都记录保存,为整个系统装上了“黑匣子”。

  安装调试说不尽的艰辛

  2007年8月,经过工厂加工,地面设备舞台本体机械部分率先入场安装。此时的“鸟巢”,土建工程仍在收尾。

  “鸟巢” 上空没有屋顶,施工只能露天进行。雨雪风沙,增加了许多困难。4月初,系统安装完毕开始调试,问题却接踵而至。由于设备行程超长,传动链走完一圈多出一大截,阻碍了周边子台的运行。经过专家研究,又观察了几天,加装了一个导向轮,才把传动链固定起来。两个互为备份的电机,同时启动,电流流量却不一致。是不是存在什么隐患?讨论了几天,又专门作了各种荷载试验,才算找到电机运行规律,证明并无隐患。

  演练保障讲不完的故事

  6月14日,开幕式第一次现场排练开始,舞台系统技术调试与排练保障同步展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现场人员全部被动减肥,最多的一个月瘦了20多斤。

  为了测试设备运行可靠性,一天晚上,从22:30开始,工作人员安排了100次连动空载试验。舞台四角、电源柜边、控制台、指挥台,大家各就其位,有的观察设备状态,有的分析电流变化。经过三个多小时往复运动,凌晨2:00,试验完成,舞台系统又通过了一次极端考验。

  7月下旬,由于中心舞台实际载重超过最初要求,设计院决定把原来的备份电机更换为大功率电机,达到主用标准。经过连续4个夜晚,从12:00到凌晨6:00的连续加班,顺利完成了任务,为奥运会开幕式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监控系统指挥万人高效有序

  数万人员同场演出,数千岗位协作保障,在同一时间里成百上千人按照统一安排执行不同任务,开幕式演出组织指挥如何实现高效有序?

  把信息送达耳朵

  开幕式上,团队表演项目成员戴着收音机,接受调频广播指挥。明星演员享受音频返送服务,戴着高级耳麦。演员上下场的通道口,现场指挥员头戴对讲机。地下一层的地面设备系统指挥桌前放着调度面板。旁边的设备控制室,指挥员手拿对讲机。

  通信与指挥监控室主任、通信系统负责人、总装某设计研究院樊卫兵博士介绍说,通信系统建设从2006年8月开始。在考察英国BBC总部等大型内部通信中心的基础上,借鉴近几届奥运会经验,选择了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专门采购租赁了当今最先进的一套内部通信系统及相当一部分国产设备。

  据统计,现场人员使用的通信终端总计7类1万多个,专门建立了无线对讲收发基站、调频广播发射基站、音频返送发射基站,开通无线对讲频道40个、调频广播频道5个,铺设的通信光缆近万米。

  用音乐统领时间

  音乐,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恒久旋律。随音乐而动,是对演员、灯光、音响以及机械舞台设备的根本要求。传送音乐时间码,是开闭幕式实时指挥监控系统的核心任务。在专门建立的局域网上,从总指挥、总导演、总调度到各部门各系统指挥操作岗位,都有两个屏幕分别显示音乐时间码,以及由此生成的指挥流程信息。

  指挥监控系统负责人曹宗胜博士说,音乐时间码,不仅是开幕式工作的“指挥棒”,还为演出前50多天的现场排练和节目调整定型提供了依据。时间码的存在,使舞台、灯光、音响等系统设备可以按每场节目设定操作程序,并根据最终程序参与演出。

  根据演出要求,设备控制要精确到秒级。在指挥流程信息里,所有操作信息按顺序逐行滚动显示。各岗位人员根据权限,可以查看相关信息。操作程序进入30秒准备,信息就会由绿色变成红色。进入10秒准备,开始倒计时。

  流程信息编制,是一项细微而繁杂的任务。特别是前期排练阶段,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部门要当日操作程序,下班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确认实际操作程序。随着程序越来越细致完善,按照流程信息操作复核音乐时间码,成了各部门的必要工作。

  让瞬间成为永恒

  开幕式实时指挥监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把排练期间所有场景以及重要设备都录像传送到相关部门,并在线保存。这给工作人员送上了一双“天眼”,可以把空中、地下、现场的演出场景、设备状况尽收眼底。

  在线监控,使各部门指挥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情况可以留下“心理余量”,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对于心理高度紧张的现场工作人员,这可以说是至关紧要。

  场景重现则使瞬间成为永恒,使灯光调试排练效率大增。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瞬时视野的局限性。

  但是,全场直播的开幕式演出,不仅有大场面,还有局部、个体特写。因此,灯光调试既要考虑整体氛围,还要关注局部细节。这是确保高质量演出的必然要求,监控录像成为灯光师们的“得力助手”。

作者:valley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国内新闻:奥运会开幕式提前曝光(转帖) 海归茶馆 2008-7-13 周日, 14:30
[转帖]下面转,中国公安部公安科技专家武伯欣教授的贴子: 海归主坛 2013-5-09 周四, 06:07
今天亚运开幕,现在电视里正在直播开幕式,据说有些地方比北京奥运的开幕式难度大。 春秋茶馆 2010-11-12 周五, 20:28
奥巴马对中国出口高科技网开一面 美国会审查听证骆家辉 (中英ZT) 海归主坛 2009-3-20 周五, 11:57
[讨论]看看唐古拉教授等的对奥运会开幕式假唱的所谓底线。假唱和大脚印造假:... 海归主坛 2009-3-12 周四, 16:55
奥运会闭幕式现场(组图) 海归茶馆 2008-8-25 周一, 01:22
唐古拉等各位,奥运会开幕式有没有巨大的失败?抹黑小朋友演唱歌的事情还是没有得逞吧 生活风情 2008-8-16 周六, 03:06
号外,独家揭秘西方媒体批评奥运会开幕式小女孩事件的真实原因. 海归茶馆 2008-8-14 周四, 20:4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valley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转帖]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 -- valley - (10045 Byte) 2008-8-31 周日, 18:23 (1438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