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县内。

清朝,安徽桐城,张英及张廷玉父子在康乾年间皆为首辅军机大臣。这除了他们的满腹学问、机智聪敏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外,为人处事隐忍宽容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例证。《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瑞公宅旁有隙地,吴氏越界用之。家人驰出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至今犹在,传为美谈。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约始建于康熙年间,原本此地为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武英殿大学士张延玉的府地。原亦为一片繁华景象,几经历史沧桑转变,如今除仅余下若干间旧房屋外,也便是这“六尺巷”了。

站在仅只六尺之巷,令我们想到的并不只是它的风雨沧桑,而更多的想到历史给人们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感慨,还有那悠久的传统精神文化。

张英、张延玉父子同朝为官,就事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可谓三朝为官,且在朝中皆事于首辅军机大臣,故被邑人惯称为“父子宰相”,后张英因年迈乞归故里,康熙赐联“远处尘埃少,闲中岁月长。”可见朝廷对汉氏父子之器重了。

张英父子虽官至宰相,但皆为官清廉。告老还乡时,除携皇帝赏赐外,不带分物,还乡后,张英仅用皇上少许赏赐在龙眠山双溪修建起一座房屋,为感谢龙恩浩荡取名为“赐金园”。后为世人称之为“相府”,虽为相府,但从残余的房屋来看也便是普通民宅一座,无甚高楼华阁之迹可寻。

六尺巷后经修复,长百余米,宽两米多,高约二米五,巷子中间为青色方砖铺地。两边的墙为粉色,且皆顶青瓦,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悠韵古色之气了。走到巷子最深处便会看到一块石碑,正面镌刻有三个大字:“六尺巷”,背面亦同样镌有文字:

“《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瑞公宅旁有隙地,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此碑中所指张文瑞公,便为老宰相张英,去世后溢为“文瑞公”。这碑文所记便自然是这六尺巷的来历了。

回首再望向这悠长的古巷,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我们泱泱中华五千年来的辉煌与璀璨。